太白经天照城阙,甲光侵肌冷如铁,秦王袍沾息王血。
龙攀凤附不自由,何乃弃君来事雠,危言逆耳谁为谋?
古来天子不观史,饰词佞笔徒为耳,胡不自脩为谤弭。
太白经天照城阙,甲光侵肌冷如铁,秦王袍沾息王血。
龙攀凤附不自由,何乃弃君来事雠,危言逆耳谁为谋?
古来天子不观史,饰词佞笔徒为耳,胡不自脩为谤弭。
这首诗描绘了壮丽而紧张的场景,以太白星的光芒照耀都城,象征着权力与威严。"甲光侵肌冷如铁"形象地刻画出战阵的严酷,暗示着战争的逼近。诗人接着提到秦王(可能暗指历史上的秦始皇)的袍子上沾染着鲜血,这可能是战争的牺牲或政治斗争的牺牲。
"龙攀凤附不自由"暗示宫廷中的权臣依附于权贵,缺乏自主,而"何乃弃君来事雠"则表达了对这些人背叛君主投靠敌人的谴责。诗人质问,为何在如此危急时刻,没有人能提出忠直的建议,"危言逆耳谁为谋"揭示了朝廷中缺少直言敢谏的谋士。
"古来天子不观史"批评古代帝王往往不愿面对历史的真实,只听信阿谀奉承之辞。最后,诗人劝诫君主应当自我修身,以消除流言和诽谤,体现了儒家的治国理念。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历史典故隐喻现实,表达了对朝廷风气的忧虑和对明智统治的期盼,具有深刻的讽喻意味。李东阳作为明代文人,其诗作常寓言寄志,此诗也不例外。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