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受水地,岁久颇泥淤。
疏浚命将作,内帑出馀储。
乘冬农务暇,受值利贫夫。
蒇事未两月,居然肖具区。
春禽于以翔,夏潦于以潴。
昨从淀池来,水围徵泽虞。
此诚近而便,可习佽飞徒。
师古有前闻,锡命昆明湖。
西海受水地,岁久颇泥淤。
疏浚命将作,内帑出馀储。
乘冬农务暇,受值利贫夫。
蒇事未两月,居然肖具区。
春禽于以翔,夏潦于以潴。
昨从淀池来,水围徵泽虞。
此诚近而便,可习佽飞徒。
师古有前闻,锡命昆明湖。
这首诗描绘了对西海进行疏浚工程的过程与成果,以及对改造后水域的展望。诗中提到,西海因年久而泥淤,通过调派军队进行疏浚,利用国库剩余资金,选择在农闲的冬季进行施工,旨在帮助贫困的民众。工程仅两个月即完成,改造后的水域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春季,水鸟翱翔于水面,夏季则能蓄积雨水。诗人从淀池归来,看到水围四起,不禁感慨这一工程的便利与实用,认为它适合训练水军。诗中还引用古代典故,提及昆明湖的历史名号,表达了对此次改造工程的肯定与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清代皇家对于水利建设的关注与投入,也体现了诗人对民生福祉的关怀和对历史文化的尊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引用,展现了工程前后环境的变化以及对社会的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