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有灵隐,松桂生岩扉。
二老采薇久,十年来市稀。
驻颜留黑发,饮憾著麻衣。
一倍悲歌发,斜阳恸哭归。
西山有灵隐,松桂生岩扉。
二老采薇久,十年来市稀。
驻颜留黑发,饮憾著麻衣。
一倍悲歌发,斜阳恸哭归。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隐居生活的画面,以西山的灵隐为背景,松桂点缀其间的岩扉显得静谧而深邃。两位隐者,汪魏美和徐兰生,长期在此采薇为食,过着远离尘世的生活。他们十年间鲜少涉足市集,保持着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诗人赞美他们的驻颜之术,即使岁月流逝,仍能保持黑发如故,身着麻衣,体现了他们对自然法则的顺应和对简朴生活的坚守。然而,当诗人面对这两位隐者,悲歌四起,夕阳西下时,不禁引发了深深的感伤,他们的生活虽然看似超脱,但其中蕴含的孤独与人生无常的感慨,让人心生哀痛。
整首诗通过写景和叙事,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敬仰与同情,以及对时光流转、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王岱的笔触细腻,情感真挚,展现了清代文人对隐逸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问讯阶前菊,如今属阿谁。
祗应风露底,犹记摘残枝。
疾风知劲草,世乱识忠臣。
自古有此语,今代岂无人。
刘公生东南,节义迈等伦。
时危出一死,以捍胡马尘。
遂令天下人,稍知吾道尊。
至今生气在,凛凛凌层云。
我行崇安野,瞻望彼高坟。
流泽既未远,有子贤而文。
会当广德业,早为建殊勋。
此意苟不泯,楚人生伍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