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武中兴网俊才,先生晦迹隐蒿莱。
云台寥落成榛莽,万古犹传旧钓台。
光武中兴网俊才,先生晦迹隐蒿莱。
云台寥落成榛莽,万古犹传旧钓台。
此诗《题钓台图》由明代诗人黄仲昭所作,通过描绘历史人物与自然景象的融合,展现了对古代贤士的敬仰之情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首句“光武中兴网俊才”,开篇即点出主题,以东汉光武帝刘秀的中兴盛世为背景,暗喻历史上那些才华横溢的俊杰之士得以施展抱负的时代。这里的“网”字形象地描绘了招揽人才的广阔舞台,强调了时代对于人才的重视和需求。
次句“先生晦迹隐蒿莱”,转而聚焦于一位隐士的形象。在“晦迹”二字中,诗人表达了这位隐士有意避开尘世喧嚣、隐藏自己才华的决绝态度。“蒿莱”则象征着荒野之地,进一步强化了隐士远离世俗、遁入自然的意境。
后两句“云台寥落成榛莽,万古犹传旧钓台”,将视角从历史人物转向自然景观。云台,此处借指历史上的英雄事迹或功勋,与“寥落”相对,暗示随着时间的流逝,曾经的辉煌已不复存在,如同被岁月覆盖的榛莽一般。然而,“旧钓台”却依然屹立,成为历史的见证,传达出诗人对古代贤士精神的永恒怀念与敬仰。
整首诗通过对比历史与自然、辉煌与衰败,表达了对古代贤士的崇高敬意以及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深沉感慨。黄仲昭巧妙地运用了象征与对比的手法,使得诗歌既具历史深度,又富有哲理思考,展现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桐花散落无消息,开缄犹裹片云湿。
膏腻消尽不复存,剩有红丝惨灰色。
小小幻缘过则休,孰令此孽系心头。
偶然触手同苔石,镜里钗边若可求。
求不得,亦辛切,归火归风乌可说。
凭持一缭漫招魂,野棠飞坠茫茫月。
眼看百物几回新,丝丝飏去未足论。
肌肉已知耕作土,半鬟能保不随尘。
我行邯郸道,意中何恍惚。
艳事并雄图,经秋同一抺。
强问道傍人,无言指空碧。
眼前死复生,头上出还没。
成功启将来,譬马驰一驿。
菁华俄告尽,委掷等遗迹。
余犹虱处裈,故与天机隔。
小儿梦含桃,频向枕边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