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壑千岩非浪闻,十峰双涧不须论。
袈裟旋化空王服,宫殿曾招帝子魂。
山向马头回禹穴,溪分燕尾入云门。
秋行既了登临愿,草草题诗对绿尊。
万壑千岩非浪闻,十峰双涧不须论。
袈裟旋化空王服,宫殿曾招帝子魂。
山向马头回禹穴,溪分燕尾入云门。
秋行既了登临愿,草草题诗对绿尊。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高翥所作的《天衣寺》,描绘了天衣寺周围的壮丽景色和历史底蕴。首句“万壑千岩非浪闻”强调了寺庙所在之地的山水之美,不是寻常可见,而是经过实地考察才能领略其壮观。接下来的“十峰双涧不须论”进一步描绘了山峰众多,涧水潺潺的自然景观,无需过多描述已显其气势。
第三句“袈裟旋化空王服”暗指寺庙的僧人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可能是指过去的辉煌时期或传说中的故事。第四句“宫殿曾招帝子魂”则借宫殿之说,增添了神秘色彩,暗示天衣寺曾与皇家有过某种联系,或是吸引过帝王的灵魂。
第五、六句“山向马头回禹穴,溪分燕尾入云门”运用生动的意象,描绘了山势如马头回转,溪流如燕尾分岔,直入云门的景象,展现了寺庙周围地形的奇特和深远。
最后两句“秋行既了登临愿,草草题诗对绿尊”表达了诗人秋日游历至此,满足了登高望远的愿望后,随意题诗的情境,以酒助兴,流露出诗人闲适的心情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天衣寺的地理环境、历史传说和诗人的情感体验,展现出一幅深具禅意和人文气息的山水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