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热不知秋,欣然秋已至。
残暑虽肆虐,时哉当自逝。
嗟兹秀不实,华容俄见弃。
凉风所成就,耿耿必天意。
老夫世久轻,迂妄走仁义。
旁观怪未老,探囊索馀智。
北窗窥曙色,颇作来日计。
百川方灌河,行水岂无事。
郁热不知秋,欣然秋已至。
残暑虽肆虐,时哉当自逝。
嗟兹秀不实,华容俄见弃。
凉风所成就,耿耿必天意。
老夫世久轻,迂妄走仁义。
旁观怪未老,探囊索馀智。
北窗窥曙色,颇作来日计。
百川方灌河,行水岂无事。
这首诗是清朝末年近现代初的郑孝胥所作,名为《立秋》。诗中描绘了诗人对季节更替的敏锐感知,从夏季的郁热过渡到秋天的到来,尽管残暑仍然肆虐,但诗人意识到这是自然规律,"时哉当自逝",表达出顺应时节变迁的哲理。
诗人感慨于时光流转,"秀不实"和"华容俄见弃"寓言生命的短暂和无常,而"凉风所成就,耿耿必天意"则暗示秋天的来临是上天的安排,带有宿命论的意味。在个人层面,诗人自谦为"老夫",但仍怀有"走仁义"的执着,试图在晚年寻找智慧,"旁观怪未老,探囊索馀智",表现出对知识的渴望。
最后,诗人以"北窗窥曙色,颇作来日计"描绘自己在清晨静思未来,"百川方灌河,行水岂无事"则借河水比喻生活中的变故和挑战,暗示即使面临困难,也要保持积极向前的态度。整体来看,这首诗既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也流露出对人生哲理的深沉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