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湖何处去,一叶且经营。
犹可汎溪月,将子同濯缨。
兰幽期绝迹,豆落怅归耕。
倚棹或堪近,桃花鸡犬声。
五湖何处去,一叶且经营。
犹可汎溪月,将子同濯缨。
兰幽期绝迹,豆落怅归耕。
倚棹或堪近,桃花鸡犬声。
这首诗描绘了朱子洁小舟的宁静与淡泊之境,充满了隐逸与自然的韵味。首句“五湖何处去”,以问句形式引出对自由与远方的向往,暗示了诗人内心对自由生活的渴望。接着,“一叶且经营”则具体描绘了小舟在水面上轻轻摇曳的情景,仿佛是诗人理想生活状态的象征。
“犹可汎溪月,将子同濯缨”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夜晚泛舟于溪流之上,月光如洗,与友人一同洗涤帽缨的闲适与雅趣。这里不仅展现了自然美景的美妙,也体现了诗人与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和共同追求的精神境界。
“兰幽期绝迹,豆落怅归耕”则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对田园生活的怀念。兰花的幽香与豆子的凋落,分别象征着高洁与平凡,诗人似乎在思考如何在世俗与隐逸之间找到平衡,既追求精神的高洁,又不脱离现实的生活。
最后,“倚棹或堪近,桃花鸡犬声”以桃花源的典故,暗示了一种理想中的和谐社会景象。倚靠船桨,接近那桃花盛开、鸡鸣犬吠的世外桃源,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和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远离尘嚣、亲近自然、追求精神与物质双重满足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方式的深刻思考和向往。
空山艳到。正霁痕消雪,霓裳换了。
妆晕新娇,楚水湘云梦春晓。
莫是灵妃醉后,倚酡颜、双蛾替扫。
待开帘、静抚瑶琴,愁思满残照。漫笑。同心少。
护一曲朱栏,一分花好。冷枫句杳。
重与镌题咏香草。
拟采红心吊古,怅美人、碧波缥缈。
又粉痕、吹尽也,鹃啼春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