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寻幽》
《寻幽》全文
明 / 许天锡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寻幽无此地,可以息尘纷。

藤络悬崖石,风回出洞云。

因棋耽晚景,待月续微醺。

兴尽归来路,飘飘麋鹿群。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深入自然,寻求心灵宁静的旅程。诗人以“寻幽”为题,表达了对远离尘嚣、寻找内心平静的渴望。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神秘。

首句“寻幽无此地”,开门见山,点明了诗的主题——在寻常之地难以找到心灵的净土,唯有深入幽静之处,方能摆脱世俗的纷扰。接着,“可以息尘纷”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希望通过这次寻幽之旅,达到心灵的净化和宁静。

接下来的四句,诗人运用生动的意象,描绘了寻幽途中的所见所感。“藤络悬崖石,风回出洞云”,这两句通过藤蔓缠绕悬崖、风吹云动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既神秘又壮美的自然氛围。藤蔓如同生命的纽带,紧紧相连,悬崖石壁则象征着自然的坚韧与力量;而风回洞云,则仿佛是自然界的呼吸,充满了动态美。

“因棋耽晚景,待月续微醺”两句,进一步展示了诗人在自然中的悠闲与自在。诗人或许在旅途中偶遇棋局,沉醉于对弈的乐趣,直到夕阳西下;待到明月升起,他继续享受这份微醺的愉悦,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忘却了时间的流逝。

最后,“兴尽归来路,飘飘麋鹿群”两句,以麋鹿群的自由自在,呼应了诗人内心的向往。当诗人的兴致满足后,他踏上了归途,仿佛与麋鹿一同飘然而去,暗示着心灵的释放与回归。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自然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追求以及对内心平静的渴望。它不仅是一次寻幽之旅的记录,更是一次心灵之旅的写照,让人感受到自然与心灵之间的和谐共鸣。

作者介绍

许天锡
朝代:明

(1461—1508)明福建闽县人,字启衷,号洞江。弘治六年进士。授吏科给事中。与言官何天衢、倪天明并负时望,人称“台省三天”。正德初,奉使封安南,在道进都给事中。三年还,见刘瑾肆虐,敢言者皆被贬斥,遂疏发刘瑾侵匿内库财物数十事,然后自经尸谏。一说瑾惧天锡发其罪,夜令人缢杀之。有《黄门集》。
猜你喜欢

题毛女

一钁长随玉雪身,女中还有烂柯人。

相逢好向麻姑说,东海千年又化尘。

(0)

落梅花

含章人正卧,几片下空墙?

春雪调铅粉,相和一处香。

(0)

赤壁

赤壁不改色,汉江依旧流。

二龙争战后,风月属扁舟。

(0)

慕云庵

此庵长与此云期,大孝终身有慕之。

杯棬更无重饮日,板舆安有再乘时?

行天雨绝皆为泪,落日乌啼总是悲。

谁刻会稽山下石,悠悠千载白云词。

(0)

高阳台.停琴伫月图

心篆初烧,丁帘初试,卷一灯、掩过山屏。

古锦囊空,玉琴膝上斜横。

碧梧桐院阑干曲,理冰丝、还自消停。

看青天、几片微云,几点疏星。

高山流水知何意,除广寒仙府,不许人听。

难道今宵,嫦娥还未妆成。

银河不动风如剪,渐瑶阶白露泠泠。

再沉吟,蛤粉墙西,一晕初生。

(0)

买妾词·其一

才闻画舫驻河边,即有官媒候驿前。

便上笋舆微服去,廿文分裹小红笺。

(0)
诗词分类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诗人
蔡淑萍 劳思光 金克木 夏承焘 施蛰存 蒋礼鸿 王揖唐 邓拓 夏仁虎 江亢虎 金启华 陈更新 陈子范 钱昌照 范烟桥 石凌鹤 吕思勉 陈炯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