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频伽知几只。音声和雅鸣朝夕。
演畅五根并五力。令人忆。心飞恨不身生翼。
从是西方十万亿。山长水远谁人识。
唯是观门归路直。真消息。坐澄劫水琉璃碧。
鹦鹉频伽知几只。音声和雅鸣朝夕。
演畅五根并五力。令人忆。心飞恨不身生翼。
从是西方十万亿。山长水远谁人识。
唯是观门归路直。真消息。坐澄劫水琉璃碧。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词人可旻的《渔家傲(其五)》。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词人的情感流露和对自然美景的描绘。
"鹦鹉频伽知几只。音声和雅鸣朝夕。"
这两句描写了鹦鹉的叫声,频繁而又有节奏,声音和谐悦耳,每天从早到晚都能听到这样的美妙音响。
"演畅五根并五力。令人忆。心飞恨不身生翼。"
这两句则表达了词人对鹦鹉自由飞翔的向往,五根指的是佛教中的五根,即信、进、念、定、慧;五力则是信力、进力等。诗人通过这些宗教术语,赞美鹦鹉不仅外形优雅,而且拥有强大的生命力。接着表达了自己对飞翔的渴望,如果能长出翅膀,那该多好。
"从是西方十万亿。山长水远谁人识。"
这里诗人可能是在借用佛教的西方净土来表达一种遥远而难以企及的理想之地。山川相隔,遥不可及,这里的“谁人识”则是对这种美好但又渺茫的追求的一种感慨。
"唯是观门归路直。真消息。坐澄劫水琉璃碧。"
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回到自己生活的地方,一切才是真正的消息。而“坐澄劫水琉璃碧”则描绘了一种宁静的居所,那里的水清澈如同琉璃一般的蓝色,显示出词人对平和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鹦鹉的形象和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词人对于自由和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对现实与理想之间距离的一种感慨。
四海而今幸晏如,近经周汉乱亡馀。
广抄青史藏新阁,多著黄金访旧书。
岁月渐惊容鬓改,膏粱仍恨齿牙疏。
待公朝暮重调鼎,乞取蓬丘到老居。
风流最数宣城,奇山秀水神仙府。
琴高台畔,花姑坛上,鸾翔凤舞。
春度玉墀,月升金掌,荣分铜虎。
想少陵,知有异人间出,三百载、留佳句。
岁岁椒盘柏斝,到明朝、又还重举。
阳和散作,千岩瑞雪,两溪甘雨。
汲取恩波,酿成禄酒,庆公初度。
有东风传报,都人已为,筑沙堤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