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挽陈东湖先生·其三》
《挽陈东湖先生·其三》全文
宋 / 张衡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四大假合相,六根清净缘。

祇知心是佛,不惜药成仙。

鱼泣衔沙立,鸥疑侧脑眠。

凄其野人奠,秋菊荐寒泉。

(0)
注释
四大:佛教术语,指地、水、火、风四种元素,象征世间万物的虚幻不实。
假合相:虚妄的表象,非真实存在。
六根:佛教中的眼、耳、鼻、舌、身、意六种感觉器官。
清净缘:指心灵的纯净,没有杂念。
心是佛:佛教认为,人心本有佛性,只要觉悟就能成佛。
药成仙:道教中指通过修炼药物或方法达到长生不老、成仙的境界。
鱼泣衔沙立:形容鱼儿在沙滩上痛苦挣扎的样子。
鸥疑侧脑眠:鸥鸟疑惑地歪头睡觉,可能象征孤独或不解。
野人:乡村或野外的人。
秋菊:秋季盛开的菊花,常用于表达哀思或清高之志。
寒泉:冰冷的泉水,可能象征清冷的生活或内心的孤寂。
翻译
四大皆由虚幻构成,六种感知根源于纯净的心灵。
只知道内心即为佛,不吝惜修行以求得长生成仙。
鱼儿哭泣着含沙站立,海鸥疑惑地歪头而眠。
在荒野中,孤寂的人祭奠,用秋菊敬奉冰冷的泉水。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张衡的作品,名为《挽陈东湖先生(其三)》。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哀悼之情的挽歌,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于逝去朋友的怀念和赞美。

首句“四大假合相”与“六根清净缘”,是佛家语,意指世间万物皆由四大(地、水、火、风)组成,但在佛法中,这些都是假象,非真实之物。人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接触外界的六尘(色、声、香、味、触、法),但若能保持清净,不为世间诸相所惑,便可达到心灵的觉悟。

接着“祇知心是佛,不惜药成仙”,表达了对朋友高洁品格的赞誉,犹如佛教中修行者通过内心的觉醒即可成为佛,同样,作者认为陈东湖先生的心性纯净,即便不求长生,也已是超凡脱俗之人。

“鱼泣衔沙立,鸥疑侧脑眠”,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秋夜渔家生活的图景。鱼儿在水中哀泣,似乎也感受到了作者的悲伤;而那只鸥鸟(一种水鸟)则在夜深人静时侧卧思考,仿佛也能理解到这份离别之痛。

最后,“凄其野人奠,秋菊荐寒泉”,则是作者以自然景象寄托哀思。远处的野人送葬,表达了对逝者的尊重与惋惜;而秋天的菊花被用来祭奠,这些花朵在寒冷的泉水边绽放,象征着友情的长存不息。

整首诗通过借助自然景物和佛家思想,抒发了深切的哀思与对逝去朋友品格的崇敬。

作者介绍

张衡
朝代:清

猜你喜欢

戏柬张刺史仲立

咫尺刀州近帝都,为官何事执金吾。

青袍懒逐唐先辈,墨绶争迎汉大夫。

越贾三千饶泛宅,齐姜十万尽当垆。

骚人一借循良传,莫讶南皮旧兴孤。

(0)

题李大将军郑大司马阅武诸营册

精甲横陈大野傍,上公文武并鹰扬。

貔貅万队连营出,鱼鸟千群列阵翔。

剑拂天山红日近,旌悬辽海白虹长。

功成羽猎仍题赋,不道词人是姓扬。

(0)

相国赵公屡疏乞休未得请见寄二章奉和·其二

江天何处问蒹葭,六洞三山照紫霞。

朱草欲寻仙梵宅,赤松犹驻帝王家。

经纶魏阙忧难竟,黼黻虞廷望未涯。

十载飞熊仍梦寐,沧浪能复恋鱼虾。

(0)

送赵宗鲁之河间别驾二首·其一

双旌摇曳蓟门东,易水飞花扑乱红。

国宪久传中执法,家声重睹右扶风。

交河壁垒巡行近,渤海楼船控制雄。

屈指循良推第一,徵书晨出未央宫。

(0)

王行父入都以鹅飵糟鲥葛簟等物见饷赋此

玄经曾授楚三闾,赋就河东出草庐。

馈我正思衡岳雁,为君重食武昌鱼。

苍筠卷雪真无价,素葛含风玉不如。

漫向美人论识面,十年魂梦倚璠玙。

(0)

雨中同行父元兆集惟寅第作

皂帽攲斜白苧袍,尊前华发渐萧萧。

西堂残暑驱纨扇,南陌新凉上彩毫。

风度蛩声油幕远,月分萤影画墙高。

从知只字千秋在,底事平原说四豪。

(0)
诗词分类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诗人
方孝孺 刘长卿 谢翱 权德舆 皎然 徐祯卿 姚合 宋琬 张元干 谢薖 李希圣 柳永 林逋 李觏 朱彝尊 彭孙遹 萧纲 吴藻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