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居最幽处,径自石林穿。
剔土得飞壁,劙沙出泻泉。
苍杉湿垂露,密竹霭生烟。
结念属峰顶,无何便著鞭。
幽居最幽处,径自石林穿。
剔土得飞壁,劙沙出泻泉。
苍杉湿垂露,密竹霭生烟。
结念属峰顶,无何便著鞭。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深藏于石林之中的幽静居所,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静谧氛围。
首句“幽居最幽处”,开篇即点明了地点的隐秘与深邃,引人入胜。接着,“径自石林穿”一句,以“自”字强调了路径的自然与随意,仿佛是石林间自然而然形成的通道,引导着读者深入探索。
“剔土得飞壁,劙沙出泻泉”两句,运用了生动的动词“剔”和“劙”,形象地描绘了从泥土中挖掘出峭壁,从沙地中涌出清泉的情景,展现了自然界的神奇与生命力。
“苍杉湿垂露,密竹霭生烟”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静谧与生机。苍翠的松树上挂着晶莹的露珠,显得格外清新;茂密的竹林中,轻烟缭绕,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
最后,“结念属峰顶,无何便著鞭”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向往与行动的决断。他似乎在心中规划着攀登至山峰之巅,追求更高远的目标,体现了对自由与超越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峭壁、飞泉、苍杉、密竹等自然元素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巧妙融入,成功营造出了一幅静美而又充满生机的画面,展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
山水有奇秀,何必耳目亲。
兹地世未知,偶游良可珍。
平湖瞰其中,翠巘围四垠。
青松千万植,落瀑如悬巾。
佛庙耸殿塔,装点绘图新。
清溪与断崖,水石声磷磷。
峰巅见沧海,日出常先晨。
花草时节异,宁问秋夏春。
陵谷千万古,岂无称道人。
德微言不信,又恐远故堙。
樽酒且乐我,醉来事事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