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皆然莫怨今,青袍蚤已任升沈。
未能鬻子勤桑土,但道烹鱼溉釜鬵。
御众狙公徒任术,鉴形?母孰知心。
徙薪似有微长在,抱膝聊为东武吟。
自古皆然莫怨今,青袍蚤已任升沈。
未能鬻子勤桑土,但道烹鱼溉釜鬵。
御众狙公徒任术,鉴形?母孰知心。
徙薪似有微长在,抱膝聊为东武吟。
这首清代诗人孙元衡的《二月朔三日即事(其二)》以议论和寓言的方式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与感慨。首句“自古皆然莫怨今”暗示了诗人认识到历史的普遍规律,即使在当前时代也不应过多抱怨。接下来,“青袍蚤已任升沈”暗指官场的升降沉浮,袍色的变化象征着仕途的起伏。
“未能鬻子勤桑土”表达了对底层人民辛勤劳作的同情,他们无法通过卖儿鬻女来改变命运。“但道烹鱼溉釜鬵”则借烹饪之事,比喻人们只能过着简单的生活,无法享受更好的物质条件。
“御众狙公徒任术”中的“狙公”出自《庄子》,意指统治者只依赖权术驾驭民众,而忽视了人心的安抚。“鉴形?母孰知心”进一步强调了了解人心的重要性,表面看是统治者难以洞悉百姓真实想法。
最后两句“徙薪似有微长在,抱膝聊为东武吟”借用“徙薪曲突”的典故,寓意预防之道虽小,却能带来长远的好处。诗人以“抱膝”表达闲适或无奈,同时借“东武吟”寄托自己的感慨,寓含对社会公正和民生疾苦的深沉思考。整首诗语言凝练,寓言深刻,体现了诗人敏锐的社会洞察力。
君不见南江老龙夜不眠,令我破屋开青天。
千岩倒壁卷角上,一榻却在洪涛前。
又不见江头古木一尺围,猿猱接手悬高枝。
雨中寒芦披靡去,天际风帆先后归。
陈生故是可怜人,笔虽未到心已亲。
南村北村渴欲死,怪此一室无纤尘。
郑虔祁岳不解奇,韩干画马空多肥。
万里咫尺君得之,更看湘江雷雨垂。
君不见寒山子,垢面蓬头何所似。
戏拈拄杖唤拾公,似是同游国清寺。
又不见维摩老,结习已空无可道。
床头谁是散花人,堕地纷纷不须扫。
呜呼妙处虽在不得言,尚有丹青传百年。
请公着眼落笔前,令我琢句逃幽禅。
异时净社看白莲,莫忘只今香火缘。
君才如长刀,大窾当一割。
正须砻其锋,却立望容发。
平生江海念,不救文字渴。
茫然揽辔来,六骥仰朝秣。
病夫百无用,念子故疏阔。
未能即山林,颇复便裘褐。
前时少年累,如烛今见跋。
胸中尘埃去,渐喜诗语活。
孰知一杯水,已见千里豁。
初如弹丸转,忽若秋兔脱。
旁观不知妙,可受不可夺。
君看掷白卢,乃是中箭筈。
不闻铁甲利,反畏彊弩末。
舆薪遵大路,过眼有未察。
君能探虎穴,不但须可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