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有读书缘。贫无使鬼钱。尽虚斋、尽日萧然。
鲸海波涛三万丈,元不到、此山前。梦蝶正翩翩。
香匜飘篆烟。更何心、敢怨青天。
若论闲居多少兴,风与月、浩无边。
静有读书缘。贫无使鬼钱。尽虚斋、尽日萧然。
鲸海波涛三万丈,元不到、此山前。梦蝶正翩翩。
香匜飘篆烟。更何心、敢怨青天。
若论闲居多少兴,风与月、浩无边。
这首元代张之翰的《唐多令》描绘了一种宁静而淡泊的生活情境。开篇“静有读书缘”表达了诗人对阅读的喜爱和内心的平静,暗示了他享受在静谧中沉浸于书卷的时光。接下来,“贫无使鬼钱”则揭示了诗人生活的简朴,不为金钱所累,更显其高洁。
“尽虚斋、尽日萧然”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寂,斋室空旷,一整天都显得孤独而宁静。诗人以“鲸海波涛三万丈”比喻世事的纷扰,然而这些并未触及他心中的那片净土,因为“元不到、此山前”,表明他超脱于世俗之外。
下片转而写梦境,诗人梦见自己如蝶翩翩,轻盈自在,暗示了他对自由精神的追求。香炉中的篆烟袅袅升起,增添了诗意的氛围。面对这样的境遇,诗人并无丝毫抱怨,“更何心、敢怨青天”,表现出他的豁达和乐观。
最后,诗人以“若论闲居多少兴,风与月、浩无边”收束全词,强调即使在闲居生活中,自然的风月之美也能带来无穷的快乐,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崇尚,以及超脱世俗的闲适心境。整体上,这首诗体现了元代文人墨客的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精神风貌。
九日黄花节,新樽绿蚁浮。
投壶鸣鲁鼓,歌者似商讴。
诸子衣冠盛,先儒礼乐修。
西岩山景好,为尔作阳秋。
酒担长轻六印腰,醉中一枕敌千朝。
兴亡藐比荣枯柳,聚散看同旦暮潮。
清兴本应尘外得,香魂徒向水边招。
已闻佳士过从约,不为东风返画桡。
倦绣人闲,恨春去、浅颦轻掠。
章台路,雪黏飞燕,带芹穿幕。
委地身如游子倦,随风命似佳人薄。
叹此花、飞后更无花,情怀恶。心下事,谁堪托。
怜老大,伤飘泊。把前回离恨,暗中描摸。
又趁扁舟低欲去,可怜世事今非昨。
看等闲、飞过女墙来,秋千索。
令尹韬潜藏六龟,逸韵长忧儿辈知。
剡藤敲冰琢玉板,月兔脱颖供毛锥。
冥搜岂但梦春草,招隐昔尝吟桂枝。
江山骏奔来笔下,疑有神助非人为。
公馀退客醉经史,底用红裙捧玉卮。
凌云未读相如赋,解颐共听匡衡诗。
讵容陶令赋归去,且效谪仙歌别离。
手题六纸勿轻示,把玩自足娱安期。
千篇政恐雷电取,数仞不许门人窥。
何当筑坛拜诗将,一看横槊英雄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