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从巴蜀辅亲藩,零落堂萱泣血还。
喜向孔林怀圣德,遥从鲁国缀清班。
曳裾时复临沂水,拄笏多因望泰山。
老去宦情随意适,优游文翰乐幽閒。
曾从巴蜀辅亲藩,零落堂萱泣血还。
喜向孔林怀圣德,遥从鲁国缀清班。
曳裾时复临沂水,拄笏多因望泰山。
老去宦情随意适,优游文翰乐幽閒。
这首明代杨荣的《送梁本之纪善赴鲁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梁本之的深深祝福和对儒家文化的敬仰之情。首句“曾从巴蜀辅亲藩”回忆了梁本之前在偏远地区的经历,暗示其忠诚与才能;“零落堂萱泣血还”以萱草喻家道中落,寄寓了对友人离别的感伤和对家庭困境的同情。
“喜向孔林怀圣德”表达了对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敬仰,希望梁本之能在鲁国延续圣贤之道。“遥从鲁国缀清班”祝愿他在鲁府能顺利融入并提升自己的地位。接下来两句“曳裾时复临沂水,拄笏多因望泰山”,描绘了梁本之在鲁地的生活场景,既有公务之余的闲适,又有对泰山这样的文化象征的瞻仰。
最后,“老去宦情随意适,优游文翰乐幽閒”表达了诗人对梁本之晚年生活的期许,希望他在仕途上能随性而为,享受文学创作带来的幽静与乐趣。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是对友人的鼓励,也是对儒家精神的赞美。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