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孤吟三首·其二》
《孤吟三首·其二》全文
明 / 释函是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草深堂下日沉沉,铁壁银山若个任。

晚近不生真法器,床头高挂伯牙琴。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邃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首句“草深堂下日沉沉”以“草深”和“日沉沉”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略带寂寥的氛围,仿佛时间在这里凝固,只有草木在静静地生长,阳光逐渐隐退。这样的景象暗示着诗人所在的环境远离尘嚣,或许是一处隐居之所。

接着,“铁壁银山若个任”一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四周的环境比作“铁壁银山”,既形象地描绘了环境的雄伟壮丽,也暗含着对现实世界的隔绝感。这里的“若个任”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与选择的渴望,似乎在问自己是否有能力或权利去选择自己的生活道路,或是逃离当前的环境。

后两句“晚近不生真法器,床头高挂伯牙琴”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其中,“晚近不生真法器”可能是指在这个时代,真正能够理解或实践某种高深学问的人已经不多见,暗含着对世态炎凉、人心浮躁的感慨。而“床头高挂伯牙琴”则是引用了伯牙弹琴的典故,象征着诗人内心深处对于艺术、音乐乃至更高精神追求的向往。这不仅是一种个人情感的寄托,也可能寓意着诗人希望通过艺术来寻求心灵的慰藉和解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远离尘嚣的环境,以及对自由、选择、理解和艺术的渴望,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深刻思考。它不仅仅是一次对外在世界的观察,更是一次对内在精神世界的探索和表达。

作者介绍

释函是
朝代:明

函是(一六〇八——一六八六),字丽中,别字天然,号丹霞老人。本姓曾,名起莘。番禺人。年十七补诸生,与里人梁朝钟、黎遂球、罗宾王、陈学佺辈,并以高才纵谈时事,举明思宗崇祯六年(一六三三)乡试第二。会试不第,谒僧道独于庐山,祝发于归宗寺。既返广州,主法诃林。明亡,徙番禺雷峰,创建海云寺,举家事佛。孤臣节士,皈依者众。历主福州长庆、庐山归宗,及海幢、华首、丹霞、介庵诸刹,晚年主法雷峰。著有《瞎堂诗集》等。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云台观寻希夷先生遗迹

旧是唐朝士,身更五代馀。

每怀淳古意,聊卜华山居。

月落岩阿寂,云来洞口虚。

果哉非荷蒉,独识太平初。

(0)

再谒天寿山陵

诸陵何崔嵬,不改苍然色。

下蟠厚地深,上峻青天极。

佳气郁葱䓤,灵长讵可测。

云何宫阙旁,坐见獯东偪。

空劳牲醴陈,微寘神岂食。

仁言人所欣,盗言人所惑。

小修此陵园,大屑我社稷。

朅来复仲春,再拜剪荆棘。

臣子分则同,骏奔乃其职。

区区犬马心,愧乏匡扶力。

(0)

常熟归生晟陈生芳续书来以诗答之

十载江村二子偕,相逢每咏步兵怀。

犹看老骥心偏壮,岂惜飞龙羽乍乖。

海上戈船连沪渎,石头烽火照秦淮。

先朝旧事君休问,鼓角凄其满御街。

(0)

蟂矶

下接金山上小孤,一矶中立镇芜湖。

千年形势分南极,万里梯航达帝都。

岭色远浮黄屋纛,江风寒拂白头乌。

高皇事业山河在,留得奎章墨未枯。

(0)

题翠云山房

翠云山房我所喜,言之不足长言之。

林犹隐叶秋禽语,峰不藏形白鹿窥。

昨忆春风吟月色,近收王蒙图杜诗。

寄语苍崖及绿树,何能尔许引清思。

(0)

题董邦达山水十六幅·其三池亭清暑

心净能清暑,曾闻白乐天。

疏轩閒笔砚,池上早成篇。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诗人
王镃 何振岱 周是修 仲并 李时勉 俞彦 王松 张家玉 沈遘 袁燮 黄燮清 王士禄 贡奎 郑潜 程洵 傅熊湘 陈方恪 李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