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山是石,挂起碧筇条。
家在黄梅树,门当独木桥。
寡交因犬恶,默坐听蝉调。
同道何时过,心慵不见招。
已知山是石,挂起碧筇条。
家在黄梅树,门当独木桥。
寡交因犬恶,默坐听蝉调。
同道何时过,心慵不见招。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孤寂的乡村生活画面。首句“已知山是石”以简洁的语言揭示了山的质朴无华,紧接着“挂起碧筇条”则暗示了诗人独自漫步山间,手持竹杖,形象生动。诗人寓居之处,黄梅树环绕,门前仅有一座简陋的独木桥,显示出生活的清贫和环境的偏远。
“寡交因犬恶”一句,通过犬的警惕性表达了诗人与世隔绝的生活状态,犬吠声可能象征着外界的打扰,而诗人选择“默坐听蝉调”,静静地享受自然的声音,反映出内心的平静和淡泊。最后两句“同道何时过,心慵不见招”表达了诗人对于志同道合的朋友的思念,然而由于心境慵懒,不愿主动去邀请他们来访,流露出一种孤独但自得其乐的情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朴实的语言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隐逸生活的恬淡与孤寂,以及对友情的渴望和淡然处之的态度。
悄悄窗户暗,青灯读残书。
忽听疏雨落,稍知凉气初。
披襟聊自适,掩卷方踌躇。
亦念同怀人,怅望心烦纡。
鸣琴爱静夜,乐道今闲居。
岑岑空山中,此夕知焉如。
吴兴学校规模壮,安定先生道德崇。
苕霅溪同洙泗水,汀洲蘋有藻芹风。
山知尊道犹端弁,湖欲依光故近宫。
壁上题名观尚友,诸儒事业圣贤中。
吾庐偪仄门三尺,惭愧春风巧相觅。
叩关惟许葛王孙,有时藉草倾馀沥。
汝不如南池主人车载客,红旗皂盖行远陌。
又不如东郭公子柳藏门,青娥绿发坐开樽。
是身牢落终何为,人不汝嫌汝自嗤。
伸眉一笑能几时,忽闻春尽王孙归。
春风欲尽犹有情,飘英堕絮俱伤神。
王孙未归迹已扫,秣马膏车何太早。
明日一杯愁送春,后日一杯愁送君。
君应万里随春去,若到桃源记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