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陵何崔嵬,不改苍然色。
下蟠厚地深,上峻青天极。
佳气郁葱䓤,灵长讵可测。
云何宫阙旁,坐见獯东偪。
空劳牲醴陈,微寘神岂食。
仁言人所欣,盗言人所惑。
小修此陵园,大屑我社稷。
朅来复仲春,再拜剪荆棘。
臣子分则同,骏奔乃其职。
区区犬马心,愧乏匡扶力。
诸陵何崔嵬,不改苍然色。
下蟠厚地深,上峻青天极。
佳气郁葱䓤,灵长讵可测。
云何宫阙旁,坐见獯东偪。
空劳牲醴陈,微寘神岂食。
仁言人所欣,盗言人所惑。
小修此陵园,大屑我社稷。
朅来复仲春,再拜剪荆棘。
臣子分则同,骏奔乃其职。
区区犬马心,愧乏匡扶力。
这首诗是清代学者顾炎武所作的《再谒天寿山陵》,通过描绘天寿山陵的巍峨与神秘,表达了对先祖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国家社稷的忠诚之心。
首句“诸陵何崔嵬,不改苍然色”以“诸陵”开篇,点明了所咏对象为陵墓,而“崔嵬”一词生动描绘了陵墓的高大雄伟,同时“不改苍然色”则强调了陵墓历经岁月依旧保持其庄严之态,展现出一种永恒的庄重感。
接着,“下蟠厚地深,上峻青天极”进一步描绘了陵墓的地势之深广与高度之高耸,仿佛深入大地深处,又直插云霄,展现了陵墓的宏伟与神秘。
“佳气郁葱葱,灵长讵可测”则赞美了陵墓周围环境的祥和与灵气,暗示着陵墓中安息的先祖拥有超凡的力量与智慧,其影响力难以估量。
“云何宫阙旁,坐见獯东偪”这一句则可能暗含了对当时政治局势的感慨,表达了对陵墓周边环境的担忧,担心外敌的威胁。
“空劳牲醴陈,微寘神岂食”表达了对祭祀仪式的反思,认为单纯的物质供奉并不能真正满足神灵的需求,强调了精神上的敬仰更为重要。
“仁言人所欣,盗言人所惑”则体现了对道德观念的重视,认为正直的言论受到人们的喜爱,而邪恶的言论则令人困惑。
“小修此陵园,大屑我社稷”表明了对维护国家利益的决心,即使是在小小的陵园修缮中,也应考虑到对整个国家社稷的贡献。
“朅来复仲春,再拜剪荆棘”描述了诗人再次来到陵园的情景,表达了对先祖的敬意,并亲自清除杂草,象征着对历史的尊重与传承。
“臣子分则同,骏奔乃其职”强调了作为臣子的责任与义务,无论职位高低,都应尽心尽力。
“区区犬马心,愧乏匡扶力”最后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谦卑与自责,尽管尽心尽力,但面对国家大事,仍感到力不从心的遗憾。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对陵墓的景仰与哀思,更蕴含了对国家、历史与道德的深刻思考,体现了顾炎武作为学者兼政治家的深厚情怀与责任感。
密雪先春落,长风匝夜吹。
乱抛和霰急,缓舞下云迟。
响散楼头瓦,光摇殿角罳。
泽坚龙背冷,树重鹊巢危。
梁苑初迎客,周田遂及私。
清严天独赋,皎洁物难移。
表瑞恒居腊,憎炎不附离。
凝华承赏鉴,知止释穷悲。
地下齐蝗避,山中越犬奇。
颜心几欲化,孔德竟谁缁。
入野亲蓑笠,临轩逐履綦。
论功霖可并,望景月还宜。
肃气收玄律,丰年惬素期。
骚人兰俪曲,穆后竹申诗。
郢唱今称绝,赓成愧与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