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高十丈,虚阁正相齐。
户敞龙飞入,檐垂鸟下啼。
山光开画障,人语落丹梯。
夜有游仙到,流云湿暗题。
梧桐高十丈,虚阁正相齐。
户敞龙飞入,檐垂鸟下啼。
山光开画障,人语落丹梯。
夜有游仙到,流云湿暗题。
这首明代诗人顾璘的《道院齐树楼》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神秘的画面。首句“梧桐高十丈”展现了道院中梧桐树的高大挺拔,与楼阁相映成趣,形成鲜明的视觉对比。"虚阁正相齐"进一步强调了两者高度的接近,仿佛融为一体。
接下来的两句“户敞龙飞入,檐垂鸟下啼”,通过门户敞开,龙影若现,以及檐边鸟儿的啼鸣,生动地描绘出道院的祥和氛围,暗示着仙气缭绕。"山光开画障,人语落丹梯"则将视线转向室外,山色如画,人声如珠,丹梯仿佛通向仙境,增添了神秘感。
最后两句“夜有游仙到,流云湿暗题”,在夜晚,似乎有仙人降临,流云沾湿了暗处的题字,给整个场景增添了一层超凡脱俗的色彩,让人遐想连篇。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道院的景致,寓含了对超然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和谐的赞美,具有浓厚的道教文化气息。
宦游南北,月明何处不相随。十年九赋新词。
今夜清光如许,无以侑金卮。
想叨居此职,著甚推辞。临风再思。是有句欲来时。
除却广寒人见,尘世谁知。
天香一阵,恰飘动婆娑桂树枝。秋影里、醉写乌丝。
壮岁耽书,黄卷青灯,留连寸阴。
到中年赢得,清贫更甚,苍颜明镜,白发轻簪。
衲被蒙头,草鞋著脚,风雨萧萧秋意深。
凄凉否,瓶中匮粟,指下忘琴。一篇梁父高吟。
看谷变、陵迁古又今。
便离骚经了,灵光赋就,行歌白雪,愈少知音。
试问先生,如何即是,布袖长垂不上襟。
掀髯笑,一杯有味,万事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