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感秋》
《感秋》全文
宋 / 宋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回肠病骨两惊秋,已作衰翁未白头。

天上有星宁免客,人间无地可埋忧。

车翻落日何曾定,臂化鸣鸮岂易求。

莫就离鸿寄归思,离鸿身世更悠悠。

(0)
翻译
心中忧虑如秋意侵袭,身体衰老却还未白头。
即使天上的星星也难逃过孤独,人间无处安放深深的忧虑。
如同夕阳下的翻车无法停留,手臂化为猫头鹰的愿望难以实现。
不要把思念寄托给远飞的大雁,因为它们自身漂泊不定。
注释
回肠:形容极度痛苦或忧虑。
病骨:形容身体衰弱。
两惊秋:双重的秋意引发的忧虑。
衰翁:年老的人。
未白头:头发尚未变白。
天上有星:比喻孤独的境遇。
宁免客:怎能避免孤独。
人间无地:世间没有安放忧虑的地方。
可埋忧:可以寄托忧虑。
车翻落日:夕阳下翻车的景象,象征生活动荡。
何曾定:何时能安定下来。
臂化鸣鸮:手臂化为能鸣叫的猫头鹰,象征愿望难以实现。
岂易求:不容易达成。
离鸿:远飞的大雁,常用来象征离别和思念。
寄归思:寄托回家的思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宋祁的作品,名为《感秋》。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在深秋时节,因身体不适而产生了一系列的感慨。

“回肠病骨两惊秋,已作衰翁未白头。”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身体状况,在秋天这种季节之交换,他感到自己的身体因疾病而虚弱,虽然年纪尚轻并未完全变成一位老者,但已经有了衰老的感觉。

“天上有星宁免客,人间无地可埋忧。”这里诗人通过比喻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忧虑。即使是夜空中的繁星,也不能避免时间的流逝和命运的无常;而在尘世间,却找不到一个安身之所来埋藏自己的烦恼。

“车翻落日何曾定,臂化鸣鸮岂易求。”诗人借用了古代神话故事中的“扶摇”和“鸾凤”,指的是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车轴(象征着时间)随着太阳的落下而翻转,生命如同日光般迅速流逝;至于臂化为鸟(比喻人求仙),在现实中是多么困难。

“莫就离鸿寄归思,离鸿身世更悠悠。”最后两句诗人劝诫自己不要轻易地让心中的忧虑随着秋风飘散,因为他知道自己与那自由自在的鸿鹄(大雁)相比,其个人的生命和世界更加复杂和漫长。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天景物的描绘,以及个人身体不适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易逝、时光流转以及现实与理想之间差距的深刻感慨。

作者介绍
宋祁

宋祁
朝代:宋   字:子京   籍贯: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   生辰:998~1061

宋祁(公元998年—公元1061年),字子京,小字选郎。祖籍安州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高祖父宋绅徙居开封府雍丘县,遂为雍丘(今河南商丘民权县)人。北宋官员,著名文学家、史学家、词人。司空宋庠之弟,宋祁与兄长宋庠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词语言工丽,因《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世称“红杏尚书”。范镇为其撰神道碑。天圣二年进士,宋祁初任复州军事推官,经皇帝召试,授直史馆。
猜你喜欢

舟中四咏·其三燕子

止止复飞飞,依篷更拂桅。

秋风从尔去,船不到乌衣。

(0)

二月十五日抵宿迁

长河得天风,挂席夜参半。

篙师喜利涉,卧客生惊叹。

空明溯流光,滉漾入云汉。

心同双掳争,思逐群波乱。

春热减衣衾,川鸣起鹅雁。

已从桃源辞,方谋宿迁饭。

(0)

题赵魏兰石歌

吴兴妙年冰雪姿,鸥波水暖清涟漪。

醉挥兔颖尽书法,密竹幽兰苍玉枝。

湘滨楚畹烟雾湿,我欲佩之将何适。

千载孤芳烈士风,一调朱丝对寒碧。

(0)

登望湖亭

秋风登此望湖亭,烟水微茫接窅冥。

地坼荆扬天下壮,龙更秦汉至今灵。

神仓气吐漫山赤,庐阜光飞隔岸青。

回首老苏仙去远,独留诗句挟风霆。

(0)

赠杨允铭小篆歌

史籀大篆李斯变,变为小篆今独传。

绎山秦望石皆裂,馀者散失如飘烟。

诅楚之文大相似,先出李斯三百年。

李斯无乃踵其武,体同画异难后先。

后传八体亦有篆,雕虫何由得传远。

汉武书师蜕凡骨,曹喜李潮探御脔。

徐铉承之非不佳,形质仅堪称■匾。

同时作者岂无人,欲得美名何偃蹇。

元初最数松雪翁,白野亦可追其踪。

鄱阳伯温用心苦,钱塘益思无限功。

四明文运代不泯,学字亦有前贤风。

三代鼎彝俱在目,杨生晚出参其中。

杨生深用李斯力,能使笔锋归正直。

清圜瘦硬玉削成,每逢好事留其迹。

人心正喜趋末流,谁将旷古渊源求。

倘使淳风追前代,杨生亦足裨皇猷。

(0)

感怀·其二

男儿盖棺事则已,壮士拔剑歌莫哀。

功名富贵我何有,松菊田园归去来。

(0)
诗词分类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诗人
李江 柯九思 王时翔 俞德邻 王绅 区怀年 薛始亨 释宗杲 金武祥 张方平 区怀瑞 丁澎 宋登春 韩邦奇 高濂 郑用锡 何乔新 何中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