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辈无相识,孤音待后人。
炼成千岁鼎,谢尽片时春。
南郭群为吹,西施独自颦。
殷勤寄明月,一月一回新。
我辈无相识,孤音待后人。
炼成千岁鼎,谢尽片时春。
南郭群为吹,西施独自颦。
殷勤寄明月,一月一回新。
这首清代方殿元的诗《答陈元孝寄约诗邮三作兼柬梁药亭(其三)》以个人的孤独感受和对艺术追求的执着为主题,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文学视角。
首句“我辈无相识”,表达了诗人在当时的环境中感到的孤独,暗示了他可能身处人情疏离之中,期待着知音的理解与共鸣。接下来,“孤音待后人”进一步强调了他的作品是超前的,等待未来的赏识。
“炼成千岁鼎”运用了炼丹的比喻,象征着诗人对诗歌艺术的精益求精,希望能流传千古。“谢尽片时春”则寓言般地表达了诗人对于短暂时光的珍惜,以及对春天美景的留恋,寓意着他的创作生涯如同春天般短暂而美好。
“南郭群为吹,西施独自颦”两句,通过南郭滥竽充数和西施独步天下的典故,对比鲜明,揭示出诗人对于平庸之人的不屑,以及对自己独特艺术风格的坚守。
最后两句“殷勤寄明月,一月一回新”,诗人将情感寄托于明月,寓意自己的作品如明月般永恒,每个月都有新的启示和感悟,表达了他对诗歌创作的热情和对未来的期许。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含蓄,富有哲理,体现了诗人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独立人格的坚守。
寺门见南山,入寺复了了。
爱此尘外栖,可息尘中扰。
烟云护钟磬,何以答窈窕。
幽谷泉味殊,接筒香积绕。
落叶不到地,风吹过林杪。
前峰卧夕阳,西望若初晓。
兹境故清绝,人犹存见少。
苍岩竦高处,倚槛放远眺。
湖光近拍檐,霜冷尚瀰渺。
低徊不能去,吾将逃物表。
仲春遘时雨,既雨旋亦晴。
百草吐生意,众鸟喧新声。
纷纷群动出,各各有其营。
孰是形骸具,而怀安居情。
秉耒赴田皋,叱牛出柴荆。
耒耜非素习,用力多不精。
老农悯我拙,解轭为我耕。
教以驾驭法,使我牛肯行。
置酒谢老农,愿言俟秋成。
花影脉脉,春愁黯无力。
成阵乱红,不管人愁,无风飞急。
冷落秋千上巳后,较愁似、去年今日。
问多情,燕子刚来,天涯消息。
无消息,归未得,守月直到灯黑。
尽夜夜朝朝泪痕多,准不过一江潮汐。
人去今春已非旧,春去那人可如昔。
便侬做东风,肯花枝怜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