欹枕背屏山,镜掩灯明灭。
香穗弱难扶,一寸金蚕啮。
抱影欲成眠,翠被寒疑裂。
双筋亸红绫,半落闻檐铁。
欹枕背屏山,镜掩灯明灭。
香穗弱难扶,一寸金蚕啮。
抱影欲成眠,翠被寒疑裂。
双筋亸红绫,半落闻檐铁。
这首《生查子》由清代诗人顾贞观所作,描绘了一幅细腻而凄美的画面,通过生动的细节展现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挣扎。
首句“欹枕背屏山”,以“欹”字形象地描绘了主人公侧卧的姿态,枕边是背倚的屏风,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寂寞的氛围。接下来,“镜掩灯明灭”,暗示了主人公在夜晚独自面对镜子,灯光忽明忽暗,映照出她内心的波动和不安。
“香穗弱难扶,一寸金蚕啮”两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香炉中的香穗和金蚕赋予生命力,香穗似乎因弱小而难以支撑,金蚕则仿佛在咀嚼着什么,这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动态感,也隐喻了主人公内心的纷扰和煎熬。
“抱影欲成眠,翠被寒疑裂”中,“抱影”二字直接点出了主人公的孤独,她试图在梦中寻求慰藉,但“寒疑裂”的翠被则预示着即使在梦中也无法摆脱寒冷和孤独。“双筋亸红绫,半落闻檐铁”则进一步描绘了主人公的梦境,红绫般的双臂垂落,仿佛在梦中挣扎,而“檐铁”则象征着外界的冷酷现实,提醒着她无法逃避。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主人公在深夜中的孤独、挣扎与对温暖的渴望,以及对现实与梦境之间界限的模糊认知。顾贞观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巧妙融合,使得这首《生查子》成为了一幅动人心弦的画卷。
东方日初出,草树何青青。
乌雏哺其母,散乱林郊坰。
其母得所饲,哑哑振双翎。
其雏远衔饵,翅短来去轻。
绸缪报深恩,眷顾存至情。
我行忽见之,感叹涕泗零。
有亲不能养,在世徒营营。
羽族尚能尔,况我万物灵。
低头拜乌雏,愧汝曾参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