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公高义薄千金,岂顾池边竹浅深。
此物定非今俗好,与公相伴古人心。
但看岁久孤坚操,不为墙閒尺寸阴。
正是北窗閒卧日,陶家兼有一张琴。
孙公高义薄千金,岂顾池边竹浅深。
此物定非今俗好,与公相伴古人心。
但看岁久孤坚操,不为墙閒尺寸阴。
正是北窗閒卧日,陶家兼有一张琴。
这首诗通过描绘孙公对竹子的深厚情感,展现了君子之交淡如水的高洁情操。诗人以“孙公高义薄千金”开篇,赞扬了孙公高尚的品德,即使价值连城也不为所动,体现了他对友情的珍视超过物质财富。接着,“岂顾池边竹浅深”,进一步强调了孙公对友谊的真诚,不在乎对方地位或环境的差异。
“此物定非今俗好,与公相伴古人心。”这两句则表达了对传统美德的向往,认为真正的友谊在现代社会中已不多见,只有在古代人的内心深处才能找到。诗人通过对比古今,突出了友情的真谛。
“但看岁久孤坚操,不为墙閒尺寸阴。”这两句赞美了竹子坚韧不拔的品格,不论时间如何流逝,环境如何变化,竹子始终保持着自己的本色,象征着友谊的持久和不变。同时,也暗喻了孙公与友人之间的关系,如同竹子一般,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最后,“正是北窗閒卧日,陶家兼有一张琴。”这两句描绘了一幅闲适的生活画面,孙公与友人在宁静的午后,享受着生活的美好,弹奏着琴声,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雅致氛围。这里引用了陶渊明的典故,进一步强调了对简单、自然生活的向往,以及与朋友共享这份宁静的幸福。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孙公与竹子的描写,巧妙地融入了对友情、品德、自然生活等方面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人际关系的追求和向往。
出身因强学,不以外家荣。
年少无遗事,官闲有政声。
晓山临野渡,落日照军营。
共赏高堂下,连行弟与兄。
衔杯吹急管,满眼起风砂。
大漠山沈雪,长城草发花。
策行须耻战,虏在莫言家。
余亦祈勋者,如何别左车。
相见翻惆怅,应怜责废官。
过深惭禄在,识浅赖刑宽。
独失耕农业,同思弟侄欢。
衰贫羞客过,卑束会君难。
放鹤登云壁,浇花绕石坛。
兴还江海上,迹在是非端。
林密风声细,山高雨色寒。
悠然此中别,宾仆亦阑干。
清源君子居,左右尽图书。
三径春自足,一瓢欢有馀。
庭莎成野席,阑药是家蔬。
幽显岂殊迹,昔贤徒病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