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有古学舍,窃怀渊明欣。
摄衣造两塾,窥户无一人。
邦风方杞夷,庙貌犹殷因。
先生馔已缺,弟子散莫臻。
忍饥坐谈道,嗟我亦晚闻。
永言百世祀,未补平生勤。
今此复何国,岂与陈、蔡邻。
永愧虞仲翔,弦歌沧海滨。
闻有古学舍,窃怀渊明欣。
摄衣造两塾,窥户无一人。
邦风方杞夷,庙貌犹殷因。
先生馔已缺,弟子散莫臻。
忍饥坐谈道,嗟我亦晚闻。
永言百世祀,未补平生勤。
今此复何国,岂与陈、蔡邻。
永愧虞仲翔,弦歌沧海滨。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作品,名为《和陶示周掾祖谢》。诗中表达了对古代学者及其学术精神的怀念与赞赏,以及对于自己不能亲临其境而感到遗憾的情感。
"闻有古学舍,窃怀渊明欣。" 表明诗人听说有一处古老的学府,内心充满了对远古贤人的敬仰和喜悦之情。
"摄衣造两塾,窥户无一人。" 描述这种学府已经废弃,门窗破旧,没有人迹,显得非常荒凉。
"邦风方杞夷,庙貌犹殷因。" 这里“邦风”指的是古代的风俗习惯,“杞夷”形容风俗未变,“庙貌犹殷因”则表明古庙的遗迹还保留着旧时的痕迹。
"先生馔已缺,弟子散莫臻。" “先生”指的是古代的学者,“馔”是食物的意思,这里形容没有了师长的教导和养育;“弟子散莫臻”则说明门下弟子也已经四处离散,没有人继续这样的学问。
"忍饥坐谈道,嗟我亦晚闻。" 表示诗人虽然在饥饿中仍坚持探讨道理,但感叹自己对于这些古代学者和他们的学问了解得太晚了。
"永言百世祀,未补平生勤。" “永言”指的是流传后世的话语,“百世祀”是长久的祭祀,这里表达了诗人对于不能为这些古代学者做出贡献而感到遗憾。
"今此复何国,岂与陈、蔡邻。" 诗中提到的“陈、蔡”,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某些国家或地域,这里是在询问自己现在所处的是否也是某种古代遗留下来的地方。
"永愧虞仲翔,弦歌沧海滨。" “虞仲”是古代的一位贤者,“翔”指的是他的高尚品格;“弦歌”则是弹奏琴瑟的意思,这里形容诗人在沧海之滨怀念这些古人的风范。
这首诗通过对古学府和古代学者的回忆,表达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与向往,以及个人对于学问未能及时了解而感到的懊恼。
每欲一醉竟未尝,今朝杯翠如桄榔。
须臾耳热仰天笑,气吞万里驹方骧。
何从人间有此客,杜门忽见车轩昂。
兴来对我弄弦索,妙观随指追文王。
绝学子云不汲汲,颇许叔度能汪汪。
何当万事付一笑,卧看天雨云飞翔。
我生风韵无尘埃,扬清激浊心不回。
少年不忍混白黑,出言动辄为身灾。
突汀出岸水必拍,乔木颖林风必摧。
乃知此世要不免,毁誉于吾何有哉。
君今欲脱此等忧,献君一策真良谋。
人言白璧为石头,唯唯慎莫分劣优。
坐中亦复发一语,众将环视如仇雠。
此策简截君牢收,饱食熟睡且随流。
泛然四海无不可,人将爱与君同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