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节坚如玉削成,几年出入伴闲身。
扶持衰老非无术,变化虚空亦有神。
药笼倒挑同入市,酒壶斜挂共寻春。
虽然未作颠危用,闲指迷津与路人。
数节坚如玉削成,几年出入伴闲身。
扶持衰老非无术,变化虚空亦有神。
药笼倒挑同入市,酒壶斜挂共寻春。
虽然未作颠危用,闲指迷津与路人。
这首诗《拄杖》由宋代诗人毛珝所作,通过描绘一柄看似普通的拐杖,诗人巧妙地赋予了它深刻的人格化寓意。
首句“数节坚如玉削成”,以“玉削”形容拐杖的质地,既突出了其材质的珍贵,也暗示了拐杖的坚实耐用,如同美玉般温润而坚韧。这不仅是一根简单的辅助工具,更象征着一种内在的品格和力量。
“几年出入伴闲身”一句,将拐杖拟人化,仿佛它与主人相伴多年,共同经历了生活的风风雨雨,无论是忙碌还是闲暇时刻,都形影不离。这里不仅体现了拐杖的实用价值,更蕴含了深厚的情感纽带。
“扶持衰老非无术,变化虚空亦有神”两句,进一步深化了拐杖的形象。它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支撑,更是精神上的慰藉。在“扶持衰老”的过程中,拐杖似乎拥有了某种超乎寻常的力量,能够帮助人们克服岁月带来的疲惫和无力感。同时,“变化虚空亦有神”则暗示了拐杖在不同情境下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它能随主人的需求而变化,展现出非凡的智慧和适应力。
“药笼倒挑同入市,酒壶斜挂共寻春”这两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场景,进一步展现了拐杖的多功能性。它不仅可以作为行走的辅助,还能与主人一同参与各种活动,无论是市集购物还是踏青赏花,都能成为不可或缺的伙伴。这种随和与包容,使得拐杖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与主人共享欢乐与日常。
最后,“虽然未作颠危用,闲指迷津与路人”两句,点明了拐杖在关键时刻的作用。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它更多地扮演着陪伴者的角色,但在面对困难和选择时,它能为他人指引方向,提供帮助。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使得拐杖超越了其物理形态,成为了一种象征,代表着助人为乐、乐于分享的美好品质。
综上所述,《拄杖》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将一根拐杖描绘得生动而富有情感,不仅赞美了它的实用价值,更赋予了它深刻的精神内涵,展现了人与物之间超越物质联系的深厚情感。
北山好丛薄,蔽路何萧椮。
梢云适天籁,积翠延幽禽。
山居人事间,闭户寒森森。
亦携白木镵,陟巘斸苓蔘。
苦无翁子斤,槎蘖横相侵。
岂知此山腹,有宝纷埋沈。
磊落璞如䃜,其社称黑金。
或疑娲皇余,兼补地轴深。
又疑司寒主,所藏恒固阴。
地近玄都玄,人似黔雷黔。
孱儿皆五丁,壑谷穷千寻。
作下骇行路,砰訇闻壮音。
讵如西凉夷,百条同赆琛。
取余用之遍,生灭无古今。
常嗤焦孝然,济人徒苦心。
更怜朱隐士,茧足疲高岑。
兹岩有烂柯,无客珍焦琴。
只防釜鬲虚,不见连旬霪。
空山愁煮木,惆怅此乔林。
万山横裁江波路,洪澜陡激蛟龙怒。
昂头触石石为开,放出袁江水东注。
江水东流去不还,山形屹立森雄关。
乱抛残石落江底,有如剑戟相回环。
沿江舟子程途熟,稳挟舟行随石曲。
下滩把舵目不移,上滩更惧来舟触。
江石齿齿水沄沄,行客相顾语不闻。
但愿布帆轻出峡,瓣香默祷阅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