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恨月恼。更夏有凉风,冬轩雪皎。
闲事不关心,算四时皆好。
从来又说,春台登览,人意多同,常是惜、春过了。
须痛饮,莫放欢情草草。年少。
尚忆瑶阶,得隽寻芳,骖驔东城,适见垂鞭,酕醄南陌,又逢低帽。
莺花荡眼,功名满意,无限嬉游,荣华事、如梦杳。
伤富贵浮云,曾萦怀抱。为春醉倒。愿花更好。
春休老。开口笑。占醉乡、莫教人到。
花恨月恼。更夏有凉风,冬轩雪皎。
闲事不关心,算四时皆好。
从来又说,春台登览,人意多同,常是惜、春过了。
须痛饮,莫放欢情草草。年少。
尚忆瑶阶,得隽寻芳,骖驔东城,适见垂鞭,酕醄南陌,又逢低帽。
莺花荡眼,功名满意,无限嬉游,荣华事、如梦杳。
伤富贵浮云,曾萦怀抱。为春醉倒。愿花更好。
春休老。开口笑。占醉乡、莫教人到。
这首《洞仙歌·其一》是宋代词人晁补之所作,表达了词人对春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沉思。开篇“花恨月恼”四字,以花与月的意象,寓言了春光易逝的无奈,流露出淡淡的哀愁。接着,“更夏有凉风,冬轩雪皎”描绘了四季变换,暗示时光流转,而词人却无心于世事,只觉四季皆好,体现出他的超然态度。
“从来又说,春台登览,人意多同,常是惜、春过了”进一步表达了对春日美景的珍惜,以及对春去的惋惜。词人劝告自己要尽情享受当下,不要轻易让欢乐匆匆溜走。“年少”两句回忆青春年华的美好时光,游历东城、南陌,欣赏莺花美景,追求功名,然而这些都如梦幻般消逝。
“伤富贵浮云,曾萦怀抱”揭示出词人对富贵荣华的反思,认为这些都是过眼云烟。他醉倒在春天的美酒中,希望春光永驻,不愿醒来。最后,词人以“开口笑,占醉乡、莫教人到”收束,表达了对无忧无虑生活的向往,不愿被世俗打扰,只想沉浸在醉乡之中。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抒发和生动的景物描绘,展现了词人对春光的热爱与留恋,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沉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