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谁家子,黄龙边塞儿。
天山三丈雪,岂是远行时。
春蕙忽秋草,莎鸡鸣西池。
风摧寒棕响,月入霜闺悲。
忆与君别年,种桃齐蛾眉。
桃今百馀尺,花落成枯枝。
终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白马谁家子,黄龙边塞儿。
天山三丈雪,岂是远行时。
春蕙忽秋草,莎鸡鸣西池。
风摧寒棕响,月入霜闺悲。
忆与君别年,种桃齐蛾眉。
桃今百馀尺,花落成枯枝。
终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杂曲歌辞》。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白马谁家子,黄龙边塞儿。天山三丈雪,岂是远行时。春蕙忽秋草,莎鸡鸣西池。风摧寒棕响,月入霜闺悲。"
这里诗人以壮丽的景象开篇,白马、黄龙边塞都给人一种遥远与威严并存的感觉,而“天山三丈雪”则增添了一份苍凉与凛冽之感。春去秋来,草色变换,莎鸡鸣叫在西池,都透露出时光易逝的无常。而风声、棕树响动,以及月入霜窗,都使人感到一种萧瑟孤寂。
"忆与君别年,种桃齐蛾眉。桃今百馀尺,花落成枯枝。"
诗人的情感在这里开始展现,他们回忆起与友人分别的往事,当时一起种下的桃树,如今已高百余尺,但桃花纷纷落下,却只剩下了枯枝。这不仅是对自然界生长变化的描写,也象征着人间聚散离合,朋友之间情谊的消逝。
"终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他虽然知道桃树已如此高大,但最终却不能与友人共享这一切,内心充满了孤独和悲伤,只能默默流泪,感慨于无尽的相思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友谊情怀,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的深切怀念与不舍。
人心不忘乡,矧余客已久。
送君江南去,秋醉洛阳酒。
赠言幽径兰,别思河堤柳。
征帆暮风急,望望空延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