笼鸟来岭南,毛羽甚楚楚。
问胡别故乡,祗为工言语。
其言自弗知,耳食非心杼。
原有一艺能,得廪半合黍。
所乐未斯存,腾踏不安处。
致抛散馀粮,纷纷铺砌础。
野雀呼其群,饱食翩高举。
笼鸟磔磔鸣,已飧恨他取。
笼鸟来岭南,毛羽甚楚楚。
问胡别故乡,祗为工言语。
其言自弗知,耳食非心杼。
原有一艺能,得廪半合黍。
所乐未斯存,腾踏不安处。
致抛散馀粮,纷纷铺砌础。
野雀呼其群,饱食翩高举。
笼鸟磔磔鸣,已飧恨他取。
这首诗描绘了一只被囚禁在笼中的鸟儿,与自由飞翔的野雀形成鲜明对比。诗人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语言,展现了笼中鸟儿的困境与挣扎。
首句“笼鸟来岭南,毛羽甚楚楚”描绘了笼中鸟儿的外貌,虽身处囚笼,但羽毛依然光鲜亮丽,暗示其曾经可能拥有过自由自在的生活。接着,“问胡别故乡,祗为工言语”表达了鸟儿对离开故乡的不解与无奈,它之所以被囚禁,仅仅是因为学会了人类的语言,而非出于本意。
“其言自弗知,耳食非心杼”进一步揭示了鸟儿的困境,它所学的语言并非出自内心,只是被动地模仿,无法真正理解其意义。这反映了人类强加给动物的异化现象。
“原有一艺能,得廪半合黍”说明了鸟儿虽然被囚禁,但仍保留着一技之长,能够获得食物,但这并非它真正的追求。“所乐未斯存,腾踏不安处”则表达了鸟儿内心的渴望与不满,它向往的是自由自在的生活,而不是在笼中跳跃。
最后,“致抛散馀粮,纷纷铺砌础。野雀呼其群,饱食翩高举。笼鸟磔磔鸣,已飧恨他取。”描述了鸟儿为了获取食物而放弃自由,与野雀形成鲜明对比。笼中鸟儿的哀鸣表达了对失去自由的痛苦与无奈,而野雀则自由自在,享受着食物与飞翔的乐趣。
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深刻揭示了自由与束缚、自然与人工之间的冲突,以及生命本质与社会角色的矛盾。诗人以笼中鸟的命运为载体,表达了对个体自由与尊严的深切关怀,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批判与反思。
旧叶梁溪上,青山带草堂。
地形殊锦里,风景似潇湘。
竹树疏还密,蘋芜绿更香。
几家遥隔浦,一径别归庄。
鹤伴寻诗杖,鸥随载酒航。
林霏浮墅色,帘影动波光。
苔厚封琴荐,花轻点笔床。
樵歌知伐木,渔唱罢鸣榔。
吟思清秋浩,书声白昼长。
半村烟雨嶂,两岸水云乡。
永望情无已,频过虑共忘。
何当谢尘事,来伴咏沧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