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有感五首·其五》
《有感五首·其五》全文
唐 / 杜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盗灭人还乱,兵残将自疑。

登坛名绝假,报主尔何迟。

领郡辄无色,之官皆有词。

愿闻哀痛诏,端拱问疮痍。

(0)
翻译
盗贼横行,人们生活动荡不安,将领们也对自己是否忠诚产生怀疑。
登上讲坛,名声却是虚假的,你为何迟迟不向君主报告国家的困境?
管理郡县时总是缺乏魄力,任职时总能找到借口。
我渴望听到陛下悲悯的诏书,希望能静心询问国家的困苦和创伤。
注释
盗:盗贼。
灭:横行。
人:人们。
还:仍然。
乱:动荡不安。
登:登上。
坛:讲坛。
名:名声。
绝:虚假。
假:虚假的。
报:报告。
主:君主。
尔:你。
何:为何。
迟:迟迟。
领:管理。
郡:郡县。
辄:总是。
无色:缺乏魄力。
之:到。
官:任职。
皆:都。
有词:能找到借口。
愿:渴望。
闻:听到。
哀痛:悲悯。
诏:诏书。
端拱:静心。
问:询问。
疮痍:困苦和创伤。
鉴赏

这段诗文是中国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作品,体现了诗人对于战乱和国事的深刻感慨。首句“盗灭人还乱”描绘出一个战争频仍、民生涂炭的景象,“兵残将自疑”则透露出军心涣散、将领们自身也充满了怀疑与不安的情绪。

“登坛名绝假”一句,可能是在批判那些表面上冠冕堂皇,实际上却虚伪不实的祭祀活动或是权臣的行为。紧接着,“报主尔何迟”则表现出诗人对统治者的忠诚和急迫心情,他渴望能够向君主报告真实的情况。

“领郡辄无色”形容地方官员的面色,可能暗示他们因为担忧国事而神色凝重,“之官皆有词”则指这些官员对于国事都有自己的看法和批评。

最后两句,“愿闻哀痛诏,端拱问疮痍”,表达了诗人希望听到来自君主的哀痛之声,即对民生疾苦的关切,以及他渴望能够询问国之伤痕,以期得到治愈。

整体而言,这段诗文不仅展示了杜甫深厚的情感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也反映出唐代中后期社会动荡不安、民生疾苦的历史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

杜甫
朝代:唐   字:子美   籍贯: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   生辰:712-770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猜你喜欢

岁晏偶怀陈宪长金丹之谈赋此遣兴

梅花催得岁华阑,日短乾坤却老难。

百丈潭头惊白发,一炉何处觅金丹。

未逢陇石封君达,空记嵩山靖长官。

历把世间刍狗看,等閒真欲振飞翰。

(0)

过鳌峰超然台谒东坡遗像

此老南来世可怜,鳌峰诗在至今传。

想应胜概须题品,未必忠良浪播迁。

绍圣论诗元在剥,儋州归路自通天。

穹苍后土知公处,不在词章百万篇。

(0)

和周廷瑞别驾末首反其意以为戏耳三首·其三

悬磬萧萧当画楼,齐奴偏在五云游。

十年仕路知无补,二顷潮田报有秋。

不破邯郸犹在梦,仅胜户牖未封侯。

如何懒入柴桑社,可爱腰缠天际头。

(0)

哭从兄弟铁峰八首·其八

古今唐肆马纷纷,闲把彭殇折半分。

只有庄生能远此,岂徒颜子不如君。

五旬万有八千日,十分多拚三四人。

况在宗祧遗德下,不经微贱不经贫。

(0)

悼孔林灾

逃墨无人最可哀,丹青随处梵王台。

宁知洙泗千秋水,不杀乾坤一炬灾。

箕范庶徵留象数,杞人孤念寄烟灰。

勉收老泪阶前立,夜看文昌与上台。

(0)

秋日偶书

风云霄汉滥齐竽,四十行藏漫守株。

官舍酒醒黄菊梦,乡心天远白鸿书。

沾衣尘土如相觅,触物舟航自不虚。

势利满前消未得,欲招山鬼共揶揄。

(0)
诗词分类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诗人
武元衡 柳宗元 高攀龙 吾丘衍 陈陶 谢灵运 张养浩 曹唐 孙思邈 王贞仪 马戴 洪皓 刘敏中 吴筠 范当世 陈继昌 赵文 马廷鸾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