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刹何年据上游,扁舟乘兴竟淹留。
千秋云物悬孤岛,万里乾坤到十洲。
水怪然犀光见底,天吴如蜃幻为楼。
酒阑莫漫愁昏黑,明月先来掌上投。
古刹何年据上游,扁舟乘兴竟淹留。
千秋云物悬孤岛,万里乾坤到十洲。
水怪然犀光见底,天吴如蜃幻为楼。
酒阑莫漫愁昏黑,明月先来掌上投。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秋日游览海珠寺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感慨。
首联“古刹何年据上游,扁舟乘兴竟淹留”,开篇即以古寺和扁舟入题,古刹之历史悠久,扁舟之随兴而来,营造出一种悠远而自在的氛围。诗人乘兴而来,却因被美景所吸引,不愿离去,表现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迷恋。
颔联“千秋云物悬孤岛,万里乾坤到十洲”,进一步展开画面,千年的云雾缭绕在孤岛上,仿佛时间在这里凝固;而诗人的心境则如同穿越了万里的天地,到达了传说中的十洲仙境,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心驰神往的境界。
颈联“水怪然犀光见底,天吴如蜃幻为楼”,描绘了水中奇异景象,水怪在犀光的照耀下显现真容,楼阁如同海市蜃楼般虚幻,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神秘与奇幻,也暗示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深邃。
尾联“酒阑莫漫愁昏黑,明月先来掌上投”,在宴饮尽兴之后,诗人劝慰自己不必因夜幕降临而忧愁,因为一轮明月已悄然出现在掌心,预示着即使夜晚来临,也有光明与希望。这一联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生活态度的积极表达,鼓励人们即使面对困难与挑战,也要保持乐观与希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情赞美,以及在自然中寻求心灵寄托的渴望,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独特感悟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