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然世外更何求,终日桥边弄钓舟。
回视老身犹长物,纵无炊米莫闲愁。
烟生墟落垂垂晚,雁下陂湖处处秋。
欲觅高人竟安在,又闻长笛起沧洲。
飘然世外更何求,终日桥边弄钓舟。
回视老身犹长物,纵无炊米莫闲愁。
烟生墟落垂垂晚,雁下陂湖处处秋。
欲觅高人竟安在,又闻长笛起沧洲。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陆游在湖边隐逸的生活情景。首句"飘然世外更何求"表达了他对尘世的超脱态度和对内心平静的追求,暗示他已经满足于远离喧嚣的生活。"终日桥边弄钓舟"则具体展现了他日复一日在桥头垂钓的闲适画面,体现了他对自然的亲近和对简朴生活的热爱。
"回视老身犹长物"一句,诗人自嘲为多余之物,流露出一种看淡生死的豁达,即使生活简朴到没有炊米,他也并无过多忧虑。接下来的"烟生墟落垂垂晚,雁下陂湖处处秋"两句,通过描绘傍晚乡村炊烟袅袅和大雁南飞的景象,渲染出宁静而富有季节感的田园风光,进一步强化了诗人隐居的乐趣。
最后,"欲觅高人竟安在,又闻长笛起沧洲"表达了诗人对于高人雅士的向往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回味,同时,悠扬的笛声又增添了诗境的空灵与深远。整首诗以平实的语言,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享受自然的隐逸心境,以及对理想生活的深深眷恋。
少年会有役,辛苦何足言。
四十今过二,向后多衰年。
拨弃悠悠情,当从予所便。
夜分偶感触,顾影心悁悁。
忆我去冬时,种麦来溪田。
小儿才五岁,叱叱扬耕鞭。
随我至溪畔,背我弄溪泉。
日暮徐来归,持锄趋我前。
今春忽假馆,僻近西山偏。
牵衣频送我,正傍溪田边。
溪水亦活活,溪麦亦芊芊。
自从别家来,岁月如流迁。
麦今已可刈,儿今谁共怜?
我意欲反棹,遇事苦迍邅。
怀乡方伫立,东望惟云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