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揖低声问石人,何年风雨卧荒榛。
威仪恍惚犹前代,不识皇家制令新。
半揖低声问石人,何年风雨卧荒榛。
威仪恍惚犹前代,不识皇家制令新。
这首诗以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与时间流逝的感慨。通过“半揖低声问石人”,诗人以一种谦恭而庄重的态度,向静默无言的石人发出了询问,仿佛在寻求历史的见证者,探讨时间的痕迹。
“何年风雨卧荒榛”一句,描绘了石人被岁月侵蚀,孤独地躺在荒芜之地的情景,暗喻着历史的遗忘与时间的无情。风雨不仅指自然界的风雨,也象征着历史的沧桑变化,以及时间对一切事物的消磨。
“威仪恍惚犹前代,不识皇家制令新。”这两句诗对比鲜明,一方面赞美了石人虽历经千年仍保持着某种庄严与威严的姿态,仿佛还保留着过去的荣耀与尊严;另一方面则感叹于世事的更迭,皇家的制度法令已全然不同,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洞察和对时间流逝的无奈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与石人的对话,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历史哲学相结合,既是对过去辉煌的追忆,也是对时间无情的反思,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短暂与宇宙永恒之间矛盾的深刻理解。
东来已数月,弛担已渺茫。
犹喜灾患身,获登先生堂。
肃衣拜遗像,依然双颊光。
宛若侍坐侧,妙语发天藏。
厄穷出天意,人理难度量。
所幸言不朽,与世为文章。
赍此复何恨,私淑良不忘。
小郎出见我,问知雏凤凰。
他年起门户,尘滓濯秋阳。
世事几变灭,人生真黄粱。
置之不足道,感慨涕泪滂。
我行方有程,坟山空相望。
看了梅花去。要东风、攀翻飞雪,与君同赋。
海内从来天际眼,一笑平窥千古。
待剪尽、烛花红吐。
久矣南湖无此客,似乔松、万丈凌霄举。
飞咳唾,扫尘土。承平气象森眉宇。
想天家、骖鸾洞里,细烟冰雾。
我亦秦关归未得,谁念干将醉抚。
判良夜、欹横冠屦。
莫叹潇湘居尚远,拥戎昭、万骑鸣笳鼓。
云正锁,汴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