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来已数月,弛担已渺茫。
犹喜灾患身,获登先生堂。
肃衣拜遗像,依然双颊光。
宛若侍坐侧,妙语发天藏。
厄穷出天意,人理难度量。
所幸言不朽,与世为文章。
赍此复何恨,私淑良不忘。
小郎出见我,问知雏凤凰。
他年起门户,尘滓濯秋阳。
世事几变灭,人生真黄粱。
置之不足道,感慨涕泪滂。
我行方有程,坟山空相望。
东来已数月,弛担已渺茫。
犹喜灾患身,获登先生堂。
肃衣拜遗像,依然双颊光。
宛若侍坐侧,妙语发天藏。
厄穷出天意,人理难度量。
所幸言不朽,与世为文章。
赍此复何恨,私淑良不忘。
小郎出见我,问知雏凤凰。
他年起门户,尘滓濯秋阳。
世事几变灭,人生真黄粱。
置之不足道,感慨涕泪滂。
我行方有程,坟山空相望。
此诗描绘了诗人对故去之地的怀念与渴望,以及对先贤李端叔的崇敬之情。开篇即以“东来已数月,弛担已渺茫”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旅途的遥远,诗人通过“犹喜灾患身,获登先生堂”表明尽管身处困顿,但能拜谒先贤遗像,心中有所慰藉。
接着,“肃衣拜遗像,依然双颊光”写出了对李端叔尊像的崇敬与仪式化的拜祭之举,那“双颊光”似乎象征着智慧和正义的光芒。紧接着,“宛若侍坐侧,妙语发天藏”则让人感受到诗人在心灵上与先贤对话的情景,那“妙语”如同天赐的宝藏。
中间部分“厄穷出天意,人理难度量”表达了对世事无常和人生困境的感慨,而“所幸言不朽,与世为文章”则是诗人对文学永恒价值的肯定和自我安慰。
后半部分,“赍此复何恨,私淑良不忘”表达了即使身处困境,也无需有太多遗憾,因为能保留先贤教诲便已是福分。而“小郎出见我,问知雏凤凰”则展示了诗人与年轻一代的交流,他们对未来和理想的追求如同初生的凤凰。
结尾部分,“他年起门户,尘滓濯秋阳。世事几变灭,人生真黄粱。”通过对过去岁月的回忆和对世事无常的感慨,诗人提醒我们珍惜眼前的人生,如同珍视稀有的美食。最后,“置之不足道,感慨涕泪滂。我行方有程,坟山空相望。”则是诗人的深切感慨和对未来旅途的展望,那“坟山空相望”仿佛预示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茫茫人生之路。
骥尾曾容蹑后尘,柳花榆荚古河滨。
天衢事业已腾世,山驿诗篇知几春。
梅萼故应如异日,风骚仍得慰幽人。
须知犹是枯株在,早晚吹嘘近紫宸。
凤诏传天北,輶轩指建章。
既能思贾谊,何患老冯唐。
况是高门庆,从来美誉彰。
灵台悬宝镜,峻节凛秋霜。
庖刃诚难敌,黄陂岂易量。
承家但清白,报国颇施张。
属部分氂犬,终朝事锦囊。
收功殊俗士,知已恃明王。
此去堪前贺,胡为独倍伤。
昔沾淮水润,今借德星光。
折柳故多恨,衔环空不忘。
他年重望履,应已步岩廊。
万卷藏书肯自閒,沉涵圣道欲晞颜。
片心既与人寰远,逸驾宁容俗士攀。
嗟我曳裾胶扰处,荷君置榻寂寥间。
藜羹玉麈清何限,每到斜阳不忍还。
人臣难有己,况复顾其家。
忘家以徇国,致主为勋华。
割爱非不仁,成功讵能加。
御史殿中杰,指摘生疵瑕。
昔如鹄矫云,今如兔罹罝。
省符到房陵,驱逐殊喧哗。
即日出门去,形影自天涯。
羁皇携众雏,惊散随风沙。
渺漭失处所,何由书报嘉。
君心固已定,闻者空伤嗟。
秋声起庭端,索索故时语。
几人清镜中,鬓发默自许。
东邻坐长叹,曰此非吾所。
平生困一官,湎若醉醪醑。
幸今豁然醒,可以事高举。
田园熟瓜芋,茅茨庇风雨。
向来避席人,把臂相尔汝。
年光虽云暮,犹足送寒暑。
斯言不浪酬,即日去幕府。
我惟尘世浮,贵贱等逆旅。
宽为百年期,形骸一丘土。
夫君脱身还,岂不知所处。
行矣数珠功,青天走龙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