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霞如绮绚晴空,坐看天门欲下舂。
十里孤峰层汉碧,数家残照半江红。
荒村市暝人归牧,远浦沙明水宿鸿。
回首长安何处是,嵯峨宫阙五云中。
落霞如绮绚晴空,坐看天门欲下舂。
十里孤峰层汉碧,数家残照半江红。
荒村市暝人归牧,远浦沙明水宿鸿。
回首长安何处是,嵯峨宫阙五云中。
这首《天门夕照》描绘了一幅壮丽而宁静的晚景画卷。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夕阳余晖洒满天际的景象展现得淋漓尽致。开篇“落霞如绮绚晴空”,以绮丽的霞光作为背景,渲染出一种华美的氛围,紧接着“坐看天门欲下舂”一句,巧妙地将读者的目光引向即将降临的黄昏,营造出一种时间流逝的紧迫感。
“十里孤峰层汉碧,数家残照半江红”两句,进一步深化了画面的层次感和色彩对比。十里之外的孤峰在碧空中显得格外挺拔,与远处的江面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红日余晖映照下的江面,呈现出半边的红色,与天空的蓝色形成和谐的视觉效果,展现出大自然的壮美与和谐。
“荒村市暝人归牧,远浦沙明水宿鸿”则将视线转向人间,描绘了乡村傍晚的宁静生活场景。荒村中的人们在暮色中归家,牛羊在远处的水边休息,这一切都显得那么平和与自然,与之前的壮丽景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
最后,“回首长安何处是,嵯峨宫阙五云中”一句,将思绪从眼前的美景拉回对远方的遐想,长安作为古代中国的政治中心,代表着繁华与权力,与眼前的宁静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距离的感慨,以及对远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和谐,也蕴含了诗人对生活、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山前流水化平陆,溪上群山叠寒玉。
寺逢劫火一再迁,唯有浮图立于独。
江南佛法多衰谢,主张名教一夔足。
诗人江西派,更是真如旧尊宿。
我生遍参未究竟,布袜青鞋走林谷。
师言子归有余师,留饭青精盘苜蓿。
杖藜并语松林路,行听松声如度曲。
尚寒三十六峰盟,游罢同回把黄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