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引笳声出塞微,城南又合数重围。
乍吹疲马寒嘶影,三奏严霜倒扑衣。
乌集空营冤鬼哭,星低孤垒救兵稀。
凭谁列作刘琨曲?半夜胡儿掩泪归。
月引笳声出塞微,城南又合数重围。
乍吹疲马寒嘶影,三奏严霜倒扑衣。
乌集空营冤鬼哭,星低孤垒救兵稀。
凭谁列作刘琨曲?半夜胡儿掩泪归。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战场的凄凉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悲壮。诗人以“月引笳声出塞微”开篇,巧妙地将月光与笳声结合,营造出一种幽远而悲凉的氛围。接着,“城南又合数重围”一句,直接点明了战场的紧张局势,暗示了敌军的步步紧逼。
“乍吹疲马寒嘶影”和“三奏严霜倒扑衣”两联,分别从马匹和士兵的角度,生动地刻画了战事的激烈与环境的恶劣。马匹在寒冷中嘶鸣,既表现了它们的疲惫,也映射出士兵们的艰辛。严霜倒扑衣,则进一步渲染了战场的寒冷与艰苦。
“乌集空营冤鬼哭,星低孤垒救兵稀”两句,运用了象征手法,乌鸦聚集在空营中,仿佛冤魂哭泣,形象地表达了战场的荒凉与死亡的气息。而“星低孤垒救兵稀”,则描绘了孤立无援的战况,凸显了士兵们面对强敌时的无助与绝望。
最后,“凭谁列作刘琨曲?半夜胡儿掩泪归。”诗人借用了古代名将刘琨的典故,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与对战争的反思。通过这一问句,诗人不仅寄托了对和平的向往,也暗含了对战争残酷性的深刻批判。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诗人对战争悲剧的深切同情和对和平的热切呼唤。
悬瀑雪飞舞,奇峰玉嶙峋。
摇碎一江月,来谒西凉神。
我虽不识神,知是山水人。
不敢持笏来,裋褐整幅巾。
出我囊中香,羞我南溪蘋。
杯湛玻瓈春,盘横水精鳞。
出门意惝恍,烟波浩无津。
安得结茆地,与神永为邻。
忆昨游天台,夜投石桥宿。
水声乱人语,炬火散山谷。
穿林有惊鹘,截道多奔鹿。
今夕复何夕,此境忽在目。
苍茫陂十里,清浅溪数曲。
微霜结裘茸,落叶拂帽屋。
下马憩村寺,颓然睡清熟。
觉来窗已白,残灯犹煜煜。
覆筱初成屋,编荆旋作门。
孤云生钓濑,微雨过棋轩。
柳种来傍县,花栽乞近村。
石攲聊可坐,地褊不成园。
酒榼刳枫瘿,香炉断竹根。
海鸥呼可下,陇鸟教能言。
抟饭迎双鹤,联绦系小猿。
山家虽寂寞,随事有盘餐。
绛帐先生见处别,少年立节如冰雪。
胸中凛凛万卷书,一字不为庸人说。
存心养性以事天,人知不知渠晏然。
穷经日夜废寝饭,不怕诸生嘲腹便。
三旌五鼎俱忘想,致一工夫在存养。
我今老病死即休,未死尚欲从公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