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口自有穷,扪舌岂我欺。
伊予昧机变,率性不自知。
遇物皆里言,当险若履夷。
于已固弗慎,安望人保持。
俛仰生平内,常与悔相随。
沈默苦不早,壮盛忽若驰。
世人贵形迹,君子敬威仪。
臧否圣所诚,南容真我师。
尚口自有穷,扪舌岂我欺。
伊予昧机变,率性不自知。
遇物皆里言,当险若履夷。
于已固弗慎,安望人保持。
俛仰生平内,常与悔相随。
沈默苦不早,壮盛忽若驰。
世人贵形迹,君子敬威仪。
臧否圣所诚,南容真我师。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子龙的《杂诗四首》之四。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人生世事的深刻反思和对道德修养的追求。
首句“尚口自有穷,扪舌岂我欺”,诗人先从语言的角度出发,指出即使说话再多,也有其极限,而内心的真实想法却不会被言语所欺骗。接着,“伊予昧机变,率性不自知”表明诗人意识到自己在处理复杂人际关系时缺乏应变能力,行事往往出于本性,未加思考。
“遇物皆里言,当险若履夷”描述了诗人面对事物时,总是以直率的方式表达,即便是在危险面前也如同走在平坦之地一样无所畏惧。这种行为模式反映了他坦诚的性格,但也暗示了可能带来的后果。
“于已固弗慎,安望人保持”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对自己行为的反思,认为自己不加审慎,又如何期待他人理解与宽容。这体现了诗人对于自我反省的深刻认识。
“俛仰生平内,常与悔相随”说明诗人的一生中,常常伴随着后悔的情绪,这是对自己过去行为的深刻反思和遗憾。
“沈默苦不早,壮盛忽若驰”表达了诗人对沉默寡言的迟来感到遗憾,同时也感叹时光飞逝,青春易逝。
最后,“世人贵形迹,君子敬威仪”指出社会上的人更看重外在的表现和礼仪,而真正的君子则更加注重内在的品德和威严。诗人以南容(孔子弟子)为例,强调了内在品质的重要性。
整首诗通过诗人对自身言行的反思,以及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展现了其对道德修养的深刻追求和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
青山照濡须,江驶不可渡。
当年黄须儿,跨马识其处。
奸雄有遗迹,草木尚西顾。
孤城千家邑,政尔横故戍。
翩翩佳公子,儒雅称风度。
金门向蓬莱,曾未试阔步。
畴令一官卑,仅乃高尉簿。
得非多言穷,定坐能诗故。
相从十年间,了不见喜怒。
千金第深韫,至宝可轻付。
江山落君手,判断得佳句。
谁欤招得仙,我欲起谢傅。
似闻王师出,鼙鼓近营驻。
老生固常谈,愚者亦千虑。
一樽别时酒,且用慰迟暮。
去去无久留,功名有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