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月夜二首·其二》
《月夜二首·其二》全文
明 / 王守仁   形式: 古风

举世困酣睡,而谁偶独醒?

疾呼未能起,瞪目相怪惊。

反谓醒者狂,群起环门争。

洙泗辍金铎,濂洛传微声。

谁鸣荼毒鼓,闻者皆昏冥。

嗟尔欲奚为,奔走皆营营?

何当闻此鼓,开尔天聪明。

(0)
鉴赏

这首诗《月夜二首(其二)》由明代哲学家王守仁所作,展现了深刻的哲理思考与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首句“举世困酣睡,而谁偶独醒?”以强烈的对比手法,揭示了普遍的麻木与少数人的觉醒之间的矛盾。在“举世困酣睡”中,整个世界仿佛陷入了沉睡,失去了对现实的清醒认知;而“谁偶独醒”则强调了个体的觉醒,即有人能够洞察到世界的真相,保持警觉。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个人与群体的差异,也暗含了对普遍无知状态的批评。

接着,“疾呼未能起,瞪目相怪惊。”描述了那些觉醒者试图唤醒沉睡者的努力,但往往遭遇的是不解和惊异,甚至被误解为疯狂。这反映了改变观念和推动社会进步的艰难性,以及个体在面对集体无意识时所面临的孤立感。

“反谓醒者狂,群起环门争。”进一步描绘了社会对于觉醒者的排斥和攻击,他们被视为异类,甚至被围攻。这一部分揭示了社会对于新思想的恐惧和排外心理,以及对变革的抵制。

“洙泗辍金铎,濂洛传微声。”这里引用了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孔子(洙泗)和周敦颐(濂洛),象征着传统智慧的传承中断,而新的声音却显得微弱。这反映了在社会变迁中,传统文化与新思想之间的冲突与融合问题。

“谁鸣荼毒鼓,闻者皆昏冥。”指出了一些人通过某种手段(可能指宣传或操纵)使大众陷入更深的无知状态,比喻为“荼毒鼓”,暗示了信息传播中的负面效应。这句话强调了信息传播的重要性及其潜在的危险性。

最后,“嗟尔欲奚为,奔走皆营营?”表达了对人们盲目追求物质生活、忽视精神层面的反思。这句问话提醒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不应忘记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智慧。

“何当闻此鼓,开尔天聪明。”则是对未来的期待,希望人们能听到觉醒之鼓的声音,开启智慧,摆脱无知与盲从,追求真正的自我觉醒与成长。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地探讨了个人觉醒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以及在传统与现代、知识与无知之间寻找平衡的挑战。它不仅具有哲学深度,也富有时代意义,是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

作者介绍
王守仁

王守仁
朝代:明   字:伯安   号:阳明   生辰: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号阳明,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猜你喜欢

送天觉使河东

张郎肥马衣轻裘,俊气轩轩不解愁。

曾立玉墀联近侍,新持金节领诸侯。

屠龙伎俩终须用,探虎功名未肯休。

去矣范滂聊缓辔,太行云路戒摧舟。

(0)

至白湖驿寄四弟

江头言别颇匆匆,暮止荒陂破屋中。

散尽烟云无夜雨,唤惊凫雁有春风。

却思僧舍一少会,坐卷香醪百盏空。

薄禄牵人非得己,相望秋思浩无穷。

(0)

次韵李端叔见赠

君才潇洒应时流,久滞宁非命压头。

昨见河南推贾谊,行闻天子召吾丘。

已无痛饮观风味,犹有新诗讲报投。

京洛尘沙著人甚,清凉高爽忆宣州。

(0)

休日出城西

秋怀不可奈,驱马漕河边。

川跃时闻鲤,林嘶已断蝉。

劳心逐外物,回首是残年。

强作遨游计,登临却黯然。

(0)

送僧惠芝归东林

东林开士解谈禅,共住千岩万壑前。

回首归云不知处,林间相遇是何年。

(0)

何君表留大舟于浔阳不敢乘既至湘阴寄绝句谢之

洞庭秋水接天流,万斛楼航不易收。

才力似君方称副,此身只合载渔舟。

(0)
诗词分类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诗人
姚月华 陈均 韦丹 蔡必胜 包播 裴廷裕 范纯礼 蓝采和 湘驿女子 盛度 王仲元 赵光远 刘程之 苏瑰 李夫人 柳泌 开元宫人 阎立本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