鬓秃犹云少,书多却道穷。
柴门疏竹处,茅屋万山中。
幽梦时能忆,闲题底要工。
不知蝉报夏,为复自吟风。
鬓秃犹云少,书多却道穷。
柴门疏竹处,茅屋万山中。
幽梦时能忆,闲题底要工。
不知蝉报夏,为复自吟风。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者在深山中的生活情景。开篇“鬓秃犹云少,书多却道穷”表明诗人头发稀疏如同云间的薄雾,但阅读之书却很多,虽然知识渊博,却仍感到自己的学问贫乏。这两句既形象地描绘了隐者的外貌,也反映出了他内心的谦逊与对知识的无限追求。
“柴门疏竹处,茅屋万山中”则是对隐者居所的生动描述。柴门指的是用柴草编织的门,疏竹是稀疏的竹子,这些都是自然景观的一部分,而茅屋则是隐者的住所,位于万山之中。这两句展示了诗人与大自然亲密无间的生活状态,以及他选择远离尘世、深居简出的意愿。
“幽梦时能忆,闲题底要工”表达了诗人在寂静的夜晚,只有偶尔的梦境能够唤起往事的回忆。而“闲题”则是指诗人在空闲的时候对书籍的研读和笔记的记录,这些都是他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两句透露出隐者内心世界的丰富和宁静。
最后,“不知蝉报夏,为复自吟风”则是对自然界中细微之物的观察。蝉蜕在树叶上鸣叫,宣告着夏日的到来,但诗人却不去关注这些,只是在微风中自我低吟。这两句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心境,以及他对内心世界的沉醉。
整首诗通过对隐者生活的描绘,展示了一种超脱尘世、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以及诗人对知识的渴望和内在精神世界的丰富。
中原昔丧乱,丧乱岂解已。
崩腾永嘉末,逼迫太元始。
河外无反正,江介有䠞圯。
万邦咸震慑,横流赖君子。
拯溺由道情,龛暴资神理。
秦赵欣来苏,燕魏迟文轨。
贤相谢世运,远图因事止。
高揖七州外,拂衣五湖里。
随山疏浚潭,傍岩艺枌梓。
遗情舍尘物,贞观丘壑美。
龙泉今日掩,石洞即时封。
玉匣摧谈柄,悬河落辩锋。
香炉犹是柏,麈尾更成松。
郭门未十里,山回已数重。
尚闻香阁梵,犹听竹林钟。
送客风尘拥,寒郊霜露浓。
性灵如不灭,神理定何从。
阳穷乃悔吝,世季诚屯剥。
奔河绝地维,折柱倾天角。
成群海水飞,如雨天星落。
负锸遂移山,藏舟终去壑。
生民忽已鱼,君子徒为鹤。
畴昔逢知己,生平荷恩渥。
故组竟无闻,程婴空寂寞。
永嘉独流寓,中原惟鼎镬。
道险卧樚栌,身危累素壳。
漂流从木梗,风卷随秋箨。
张翰不归吴,陆机犹在洛。
汉阳钱遂尽,长安米空索。
时占季主龟,乍贩韩康药。
伏辕终入绊,垂翅犹离缴。
徒怀琬琰心,空守黄金诺。
虢郐终无寄,齐秦竟何托。
大夫唯闵周,君子常思亳。
寂寥共羁旅,萧条同负郭。
农谈止谷稼,野膳唯藜藿。
操乐楚琴悲,忘忧鲁酒薄。
渭滨观坐钓,谷口看秋获。
唯有丘明耻,无复荣期乐。
夷则火星流,天根秋水涸。
冬严日不暖,岁晚风多朔。
杨浮有怪云,细凌闻灾雹。
木皮三寸厚,泾泥五斗浊。
虽忻曲辕树,犹惧雕陵鹊。
生涯实有始,天道终虚橐。
且悦善人交,无疑朋友数。
何时得云雨,复见翔寥廓。
《和张侍中述怀诗》【南北朝·庾信】阳穷乃悔吝,世季诚屯剥。奔河绝地维,折柱倾天角。成群海水飞,如雨天星落。负锸遂移山,藏舟终去壑。生民忽已鱼,君子徒为鹤。畴昔逢知己,生平荷恩渥。故组竟无闻,程婴空寂寞。永嘉独流寓,中原惟鼎镬。道险卧樚栌,身危累素壳。漂流从木梗,风卷随秋箨。张翰不归吴,陆机犹在洛。汉阳钱遂尽,长安米空索。时占季主龟,乍贩韩康药。伏辕终入绊,垂翅犹离缴。徒怀琬琰心,空守黄金诺。虢郐终无寄,齐秦竟何托。大夫唯闵周,君子常思亳。寂寥共羁旅,萧条同负郭。农谈止谷稼,野膳唯藜藿。操乐楚琴悲,忘忧鲁酒薄。渭滨观坐钓,谷口看秋获。唯有丘明耻,无复荣期乐。夷则火星流,天根秋水涸。冬严日不暖,岁晚风多朔。杨浮有怪云,细凌闻灾雹。木皮三寸厚,泾泥五斗浊。虽忻曲辕树,犹惧雕陵鹊。生涯实有始,天道终虚橐。且悦善人交,无疑朋友数。何时得云雨,复见翔寥廓。
https://shici.929r.com/shici/H7xrdjAv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