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行理归装,残灯耿曙光。
开门半山月,立马一庭霜。
钟响知云寺,波声认石梁。
脩途留不住,去去出山庄。
早行理归装,残灯耿曙光。
开门半山月,立马一庭霜。
钟响知云寺,波声认石梁。
脩途留不住,去去出山庄。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出行前的准备和沿途的景象,展现了诗人早行时的孤独与期待。首句"早行理归装",简洁明快,写出主人公黎明即起,整理行装,暗示行程的匆忙和决心。"残灯耿曙光",通过“残灯”和“曙光”对比,形象地刻画出天未亮时的微弱光线,透露出诗人内心的不平静。
接下来的两句"开门半山月,立马一庭霜",进一步描绘了户外环境,开门可见半轮挂在山腰的月亮,映照着满院的霜华,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宁静的氛围。"钟响知云寺",以远处寺庙的钟声,增添了神秘感,也暗示了旅途中的精神寄托。"波声认石梁",则通过流水声辨识出石桥,显示出诗人对周围环境的敏锐感知。
最后两句"脩途留不住,去去出山庄",表达了诗人对旅程的决绝和对山庄的告别,"脩途留不住"表达了对漫长道路的无奈,而"去去出山庄"则显现出诗人坚定的前行意志。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通过细节描绘和象征手法,展现了早行者的孤独与期待,以及对未知旅途的探索精神。
杨侯诗人寓于画,后身韩干前身霸。
骅骝万匹落人间,一纸千金不当价。
曾貌先帝麝香骢,纸上飞出天池龙。
至今画史比良乐,一洗万古凡马空。
时手画皮叹奇迹,二百年来无此笔。
艰难常恨少神驹,掩图独抱龙媒泣。
堂堂翰林公,清癯如令威。
雪花对尊酒,浩气先春归。
一还天地素,平尽山川巇。
松竹泻清声,窗户明幽辉。
呼童设茶具,巡檐收落霏。
清寒入诗肠,思绕昏鸦飞。
力除盐絮俗,改事文章机。
后生那办此,颦眉正冥挥。
请看西溪老,传著东坡衣。
频年漂泊西南后,苔岑久忘同异。
半折芳馨,千茎鬓雪,携手危阑重倚。羁尘暂洗。
正烟月笼纱,晚天浮霁。
镜展山屏,向人犹斗旧眉翠。
番番花信过了,驻骖还认否,觞咏前地。
树杂莺飞,堂空燕宿,如说人间何世。因风皱水。
怕才息惊涛,又添新泪。倦眼慵开,乍逢如梦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