啄木复啄木,汝啄抑何毒。
千株万株端明松,五月六月来清风。
木于汝何恶,朝朝暮暮啄。
劝汝利觜宜少停,戕木之生吾忍听,已有弋者在后亭。
微虫初何识,亦能对以臆。
天子爱元元,宵衣念艰食。
连年值禾饥,穷闾多菜色。
县官急督租,吏饕饥需索。
啄木比刻木,何者为可疾。
木生与民生,何者为当恤。
可弹者不弹,为我谢彼弋。
啄木复啄木,汝啄抑何毒。
千株万株端明松,五月六月来清风。
木于汝何恶,朝朝暮暮啄。
劝汝利觜宜少停,戕木之生吾忍听,已有弋者在后亭。
微虫初何识,亦能对以臆。
天子爱元元,宵衣念艰食。
连年值禾饥,穷闾多菜色。
县官急督租,吏饕饥需索。
啄木比刻木,何者为可疾。
木生与民生,何者为当恤。
可弹者不弹,为我谢彼弋。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田园生活图景,通过对啄木鸟啄食树皮行为的反思,抒发了诗人对于自然与人类命运共同关联的深刻感悟。诗中的“汝啄抑何毒”表现出诗人对于啄木鸟这一习性所带来的困扰,同时也在探讨其背后的生存之道。"千株万株端明松,五月六月来清风"则描绘了一派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通过对树木和季节变化的细腻描写,烘托出一种宁静与和谐的氛围。
诗人在“木于汝何恶,朝朝暮暮啄”中表达了一种同情心,似乎在为树木辩护,与啄食行为保持一定距离。"劝汝利觜宜少停,戕木之生吾忍听"则是诗人对啄木鸟的劝诫,希望它能够适可而止,不要过度损害树木,因为这也是自然界中生命共同发展的需要。
在“已有弋者在后亭”一句,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紧迫感,似乎有一种外部威胁正在逼近,这增加了诗歌的情感张力。"微虫初何识,亦能对以臆"则是对于生命认知与适应环境的一种赞叹。
后半首诗转向了社会现实的批判。“天子爱元元,宵衣念艰食”表达了对于皇帝不顾民生、只知享乐的批评,而“连年值禾饥,穷闾多菜色”则揭示了当时的社会问题——连年灾荒导致百姓困苦。"县官急督租,吏饕饥需索"直接抨击了贪婪的地方官员,对民生漠视,只知盘剥。
最后,“啄木比刻木,何者为可疾”、“木生与民生,何者为当恤”两句则是对于生命价值的提问,以及对待这些生命应该持有的态度。"可弹者不弹,为我谢彼弋"则是在表达一种哀求之情,希望能够停止对树木的伤害,以此来感激那些捕猎者。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啄木鸟与树木之间的关系,以及其背后反映出的社会现实问题,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生命和社会责任的深刻思考。
广阳城东古燕都,春风吹绿乱平芜。
山河灵气有迁换,万年定鼎见雄图。
大漠天高风雨暗,胜迹前朝未可呼。
昔日燕昭好贤士,黄金筑台从隗始。
碣石谈天事有无,能使君王勤拥彗。
乐生一鼓下齐城,故鼎大吕入燕庭。
誓屠莒墨酬恩遇,骑劫何来代绾兵。
飞书恨绝聊城矢,千载虚悬下士名。
黄金已没骏骨朽,汉晋茫茫岁月久。
扶舆有待閟精灵,代历金元豺虎吼。
皇家开运应中天,明良际遇信无前。
八弦顿掩三驱网,何用黄金招儶贤。
麒麟钟鼎人应有,斗大黄金系于肘。
千里骅骝会致身,台中之人今在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