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听木叶下西风,灯影昏昏照病容。
滴碎愁心秋夜雨,敲残客梦寺楼钟。
衡阳雁断三千里,巫峡猿啼十二峰。
我久欲归归未得,云山叠叠水重重。
静听木叶下西风,灯影昏昏照病容。
滴碎愁心秋夜雨,敲残客梦寺楼钟。
衡阳雁断三千里,巫峡猿啼十二峰。
我久欲归归未得,云山叠叠水重重。
此诗《客邸思归》由清代诗人熊良巩所作,描绘了诗人在异乡客居时的思乡之情与对归家的渴望。首句“静听木叶下西风”以自然界的景象开篇,木叶随西风飘落,营造出一种寂寥与萧瑟的氛围,暗示了诗人的孤独与忧愁。接下来,“灯影昏昏照病容”,通过昏暗的灯光映照出诗人病态的面容,进一步强化了其内心的痛苦与疲惫。
“滴碎愁心秋夜雨,敲残客梦寺楼钟”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秋夜的雨水和寺庙的钟声赋予情感,它们仿佛在“滴碎”诗人的愁心,敲打着他漂泊在外的梦,形象地表达了诗人难以排遣的离愁别绪和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衡阳雁断三千里,巫峡猿啼十二峰”则通过雁断与猿啼这两个意象,分别象征着诗人与家乡的隔绝和对故乡的怀念。雁南飞而不能达,猿啼声回荡在巫峡的群峰之间,更增了几分凄凉与哀愁。
最后,“我久欲归归未得,云山叠叠水重重”两句直抒胸臆,道出了诗人长久以来的归家愿望,但现实却让他无法实现。云山叠叠、水重重的形象,既是对地理阻隔的描述,也是对诗人内心障碍的隐喻,强调了归家之路的艰难与遥远。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思乡之情的深沉以及对自由回归的强烈渴望,具有较强的情感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
浮利浮名挽不来,故山归去恰春回。
马兰旋摘和菘煮,枸杞新生傍菊栽。
庭树夜留山鸟宿,洞门早为野云开。
明年我亦天台寺,相伴芒鞋蹋古苔。
君居秣陵时,日夜书旁午。
念我方投闲,远方同甘苦。
别来日月长,如发不可数。
弟兄两浮萍,功名一炊黍。
相逢饮佳节,小慰情悽楚。
东坡旧公案,君房妙言语。
乃翁满腹书,一字不堪煮。
晚岁膝上君,端能继华祖。
我已困屠龙,君应思画虎。
相期寸田耕,心亨无龃龉。
尚记年时醉我宾,抽簪起舞坐生春。
谁呼七七逡巡手,重现三三梦幻身。
独乐园中老居士,沉香亭北谪仙人。
吾今望此如蜂蚁,莫怪名花向我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