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祜所作的《投陈许崔尚书二十韵》,通过诗中的描绘,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陈许崔尚书的敬仰与推崇之情。
首句“重镇压华戎”,开篇即点明了崔尚书的重任与功绩,他不仅镇守边疆,抵御外敌,还深得朝廷的恩宠与信任。接下来的“恩威达圣聪”进一步强调了崔尚书在朝廷中的地位与影响力。
“泰山高不让,沧海阔难穷”运用自然界的壮丽景象来比喻崔尚书的品德与才能,泰山与大海的高远与广阔象征着他的崇高与深远。
“旱天云出水,霜野鹗抟风”则以自然现象的生动描绘,寓意崔尚书在困难时刻的智慧与勇气,如同云出水、鹗搏风一般,展现出不屈不挠的精神。
“东土承殊渥,南方著显功”表明崔尚书不仅在北方边疆有所建树,在南方也留下了显著的功绩,体现了其卓越的治理能力与广泛的影响力。
“瑞呈须是凤,畋获必非熊”以凤凰与熊的形象,象征崔尚书的非凡才华与高尚品德,预示着他将带来吉祥与繁荣。
“春行膏雨降,夜仰德星丛”描绘了崔尚书施政如春雨润物,夜空中的德星象征其道德与智慧的光辉。
“翰苑推词敏,台庭揖道崇”赞扬崔尚书文采飞扬,深受文坛推崇,同时在官场中也备受尊敬。
“吏理今廉度,文章昔马融”表达了对崔尚书公正廉洁的行政风格和深厚文学造诣的赞赏。
“行凭孤竹立,诺为一言终”展现了崔尚书的坚定与诚信,如同孤竹之竹,一诺千金。
“揭槛楼台耸,加笾海陆丰”描绘了崔尚书府邸的宏伟与富饶,彰显其地位与财富。
“俯移青玉案,高挂绿沉弓”以案牍与弓箭的细节,暗示崔尚书处理政务的高效与军事准备的充分。
“大幕宾名瑀,长裾客姓冯”提到了崔尚书府中的宾客,显示了其广纳贤才的胸怀。
“死叹身何处,生嗟命不通”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感慨,同时也暗含对崔尚书能够施展才华的羡慕。
“聊当问詹尹,犹许诉明公”则是诗人寻求智慧与公正的途径,希望能够得到崔尚书的指导与帮助。
整首诗通过对崔尚书的赞美与颂扬,不仅展现了其个人的卓越成就,也反映了唐代社会对于官员才能与品德的高度重视。诗中丰富的意象与情感表达,使得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对理想政治人物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