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幻缘知幻,言尘为觉尘。
觉知今亦遣,尘幻岂关身。
独体方无对,双脩未是真。
因君祗夜颂,自愧小乘人。
说幻缘知幻,言尘为觉尘。
觉知今亦遣,尘幻岂关身。
独体方无对,双脩未是真。
因君祗夜颂,自愧小乘人。
这首诗由宋代文彦博所作,名为《再答》。文彦博通过此诗表达了对佛教中“幻象”与“尘世”的深刻理解与思考。
首句“说幻缘知幻”,文彦博首先指出,谈论幻象是为了认识幻象的本质。接着,“言尘为觉尘”表明,谈及尘世是为了觉醒于尘世的真实面貌。这两句诗揭示了通过言语和思考来洞察世间现象的哲学思想。
“觉知今亦遣,尘幻岂关身。”这两句进一步阐述,即使我们已经觉醒并认识到事物的虚幻本质,这些认知并不会影响到我们的自身。这里的“遣”字,意指排除或超越,强调了超脱世俗观念的重要性。
“独体方无对,双脩未是真。”这两句诗则探讨了个体与世界的相对关系。在文彦博看来,只有当个体独立存在时,才能真正地与世界相对应,而并非通过与他人的互动或修行来寻求真理。这反映了他对个人内在体验和独立思考的重视。
最后,“因君祗夜颂,自愧小乘人。”文彦博在此向对方表达了自己的谦逊和对佛法的深入理解。他认为自己可能只是在夜晚诵读佛法,而未能达到更高层次的理解,因此感到惭愧。这句话体现了文彦博对于佛法学习的持续追求和自我反省的精神。
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文彦博对佛教哲学的深刻理解和对个人内心世界的探索,同时也体现了他对佛法学习的谦逊态度和不断追求进步的精神。
佽飞拔剑何雄伟,直入龙潭截龙尾。
老骨年来化石麟,西郊夜半啼山鬼。
俗眼经过置道傍,良工一见神飞扬。
运斤电雷出倏忽,开函波澜生辉光。
龙蟠凤翥风云变,艺苑词场恣鏖战。
定价无论十五城,著书已足三千卷。
管城秃尽瘗山丘,黑子临岐泪不收。
何似石乡老居士,白头犹拜寿亭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