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寿研歌》
《寿研歌》全文
明 / 黄锦   形式: 古风

佽飞拔剑何雄伟,直入龙潭截龙尾。

老骨年来化石麟,西郊夜半啼山鬼。

俗眼经过置道傍,良工一见神飞扬。

运斤电雷出倏忽,开函波澜生辉光。

龙蟠凤翥风云变,艺苑词场恣鏖战。

定价无论十五城,著书已足三千卷。

管城秃尽瘗山丘,黑子临岐泪不收。

何似石乡老居士,白头犹拜寿亭侯。

(0)
鉴赏

这首《寿研歌》由明代诗人黄锦所作,通过生动的比喻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对文房四宝之一——砚台的赞美与敬仰。

诗中以“佽飞拔剑何雄伟”起笔,将砚台比作勇士手中的利剑,形象地描绘了砚台的雄壮与力量感。接着,“直入龙潭截龙尾”,进一步强调了砚台的勇猛与决断力,如同深入深海,斩断龙尾一般,展现出其非凡的气魄。

“老骨年来化石麟,西郊夜半啼山鬼”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砚台以生命,仿佛它历经岁月的洗礼,化为化石中的麟角,夜晚在西郊的山林间发出凄厉的啼声,增添了诗的神秘与深邃感。

“俗眼经过置道傍,良工一见神飞扬”则对比了普通人的忽视与真正懂行之人的赞赏,强调了砚台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运斤电雷出倏忽,开函波澜生辉光”运用夸张的手法,形容雕刻砚台时的迅捷与技艺的高超,以及打开砚盒时所散发出的光彩,体现了匠人精湛的工艺和作品的华美。

“龙蟠凤翥风云变,艺苑词场恣鏖战”将砚台比作龙凤,象征其在艺术与文学领域的卓越地位,如同风云变幻般,展现其在文化界的影响力和竞争中的优势。

“定价无论十五城,著书已足三千卷”表达了砚台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无论是价格还是作品的数量,都足以证明其在历史长河中的价值。

“管城秃尽瘗山丘,黑子临岐泪不收”通过“管城”(指毛笔)的比喻,表达了对砚台的深情厚意,即使毛笔用尽,也要将其埋葬于山丘,以示尊重与怀念。

最后,“何似石乡老居士,白头犹拜寿亭侯”以石乡的老居士和寿亭侯的形象,进一步强调了砚台在人们心中的崇高地位,即便年老体衰,仍心存敬仰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砚台的赞美,不仅展现了其在文人墨客生活中的重要性,也反映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和对工匠精神的崇敬。

作者介绍

黄锦
朝代:明

黄锦(一五七二—一六五四),字孚元,号絅存、絅庵。饶平人。明熹宗天启二年(一六二二)进士,由庶常授检讨,与修《神宗实录》,主制诰。时魏忠贤当道,乃乞外任。思宗即位,始以少詹充日讲官。尝任会试考官,所拔皆知名士。升吏、礼二部侍郎,累官礼部尚书。以老乞归,享年八十三。著有《笔耕堂诗集》。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有传。
猜你喜欢

十四日晚渡

团圆宝月漾空明,东去疑从不夜城。

风送潮头回别浦,水兼凉气弄新晴。

鹊填银汉桥初就,雁布瑶空阵乍成。

一棹中流双击楫,隔江时度紫箫声。

(0)

寄怀

独上沧江百尺台,夕阳无数鸟飞回。

寒暄气候随时变,翻覆人情秖自猜。

白发有期和我长,黄花着意为谁开。

壁间团扇寻常事,空说班娘最有才。

(0)

邀甬川少宰过报国寺送吕泾野致仕

赤日都门道,青山故国情。

风前邀客过,寺里送君行。

有梦凭清晓,何心计去程。

秦川一水隔,天远九重城。

(0)

万载冒雨晓发途中次韵·其二

晓行随落月,细雨暗前山。

天地阴晴里,风云变态间。

远装初觉重,湿鸟并知还。

捲幔峰峦接,丹青有好颜。

(0)

游昭庆寺

秋风昭庆寺,初日满回廊。

地古松能偃,山深橘未霜。

移舟还傍麓,著屐试登堂。

高阁凌云表,凭阑意自长。

(0)

樊驸马府中宴

主家行酒双王杯,上客不醉歌频催。

秦女箫中明月度,凤凰楼上彩云回。

(0)
诗词分类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诗人
王通 陈经正 钱端礼 田顼 成克巩 沈焕 毕大节 幸元龙 邓玉宾 耶律洪基 王翱 金昌绪 尹懋 谭意哥 段文昌 周煇 陆凯 陈鎏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