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掌女娲前功捐,鍊石力尽还霣天。
怒飞十有八万里,掷陷彭蠡三重渊。
藏山于泽信有力,愚公欲移重万肩。
黄家亚夫更痴绝,漫向麟史求何年。
安知自分牛斗躔,天穴上当匡庐颠。
银河一塞□□□,至今飞流挂长川。
我来正逢槐火节,舣矶少系东吴船。
相携诗僧上佛阁,箕踞对酒淡其然。
渠闻舌挢若自失,子辨乃出邹衍前。
无书太古何所得,为言乌有先生传。
抵掌女娲前功捐,鍊石力尽还霣天。
怒飞十有八万里,掷陷彭蠡三重渊。
藏山于泽信有力,愚公欲移重万肩。
黄家亚夫更痴绝,漫向麟史求何年。
安知自分牛斗躔,天穴上当匡庐颠。
银河一塞□□□,至今飞流挂长川。
我来正逢槐火节,舣矶少系东吴船。
相携诗僧上佛阁,箕踞对酒淡其然。
渠闻舌挢若自失,子辨乃出邹衍前。
无书太古何所得,为言乌有先生传。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神话与历史人物的融合,充满了想象与哲思。诗人姚燧以“同柳山和尚登落星寺”为题,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对自然、历史与人性的深刻洞察。
诗中提到女娲炼石补天的传说,展现了一种超越现实的力量与创造力。接着,诗人将这一神话与历史人物如亚夫、黄家等联系起来,通过“藏山于泽”、“愚公移山”的典故,探讨了人与自然、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诗人以“黄家亚夫更痴绝”表达对这些人物执着追求的赞赏,同时也暗示了这种追求可能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漫向麟史求何年”一句,表达了对历史记载的反思,指出历史的记录往往难以完全反映真实的历史进程与人物的精神世界。接下来,“安知自分牛斗躔,天穴上当匡庐颠”则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通过将人物置于宇宙的广阔背景之下,强调了个体在浩瀚历史长河中的渺小与独特性。
“银河一塞□□□,至今飞流挂长川”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永恒,同时也隐喻了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变迁。诗人在此处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人类活动联系起来,表达了对时间与空间、过去与未来的深刻思考。
最后,“我来正逢槐火节,舣矶少系东吴船”描述了诗人亲自参与的这次登寺之旅,以及与诗僧一同欣赏风景的情景。通过“箕踞对酒淡其然”这一细节,展现了诗人与僧侣之间轻松愉快的交流氛围,以及他们对于生活、自然与哲学问题的淡然态度。
“渠闻舌挢若自失,子辨乃出邹衍前”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辩才的自信,同时也暗含对古代智者邹衍的敬仰。最后一句“无书太古何所得,为言乌有先生传”则以一种幽默而深沉的方式,探讨了知识与存在的本质,提出了对古代文献与神话故事的质疑,引人深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与人性的深刻洞察,也体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与哲学思考,是一首富有深度与广度的作品。
坐卧芙蓉花上头,清香长绕饭中浮。
金风玉露玻璃月,并作诗人富贵秋。
楼栏倚碧空,绿树正摇风。
我独来从容,笑歌于其中。
微凉吹我衣,碧袂纱玲珑。
诗成自长吟,宛转音和融。
此意无人会,祇许清风同。
亦许空间云,悠然西又东。
亦许林间禽,幽啭声无踪。
亦许山间翁,笑语天机通。
前山对我吟,突兀青重重。
终日赓我歌,知音无瞽宗。
知音自古少,日月空临照。
天地终不秘,造化今未了。
鴥彼晨风飞,日暮归郁林。
游子尚何得,但寄千里心。
庭闱斑白亲,忆念我亦深。
云何彼无耗,徒役梦寐寻。
有如在空谷,岁久想足音。
竹篇一行书,贵可抵万金。
踟蹰步前庭,复坐口欲瘖。
泪堕不自知,便觉盈衣襟。
人生本无待,岂受外物侵。
归当卧牛衣,竹箨横荆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