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客常依庭,本来不用招。
问其何以然,双翅剪跳萧。
日日望稻梁,往往忘云霄。
心实非夷齐,口仍慕许巢。
矰缴谁所为,投入缘尔曹。
羽客常依庭,本来不用招。
问其何以然,双翅剪跳萧。
日日望稻梁,往往忘云霄。
心实非夷齐,口仍慕许巢。
矰缴谁所为,投入缘尔曹。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招鹤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
首句“羽客常依庭”,以“羽客”比喻鹤,形象地描绘了鹤在庭院中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展现出它们与环境的和谐共生。接着,“本来不用招”一句,表达了鹤天生就喜欢在庭院中栖息,无需人为吸引,体现了它们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和喜爱。
“问其何以然,双翅剪跳萧。”诗人好奇地询问鹤为何如此钟情于庭院,鹤的回答是通过其双翅的动作来表达——它们在空中轻盈地飞翔,如同剪裁出的轻盈舞步,又如跳跃的音符,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日日望稻梁,往往忘云霄。”这两句描绘了鹤每日忙碌于寻找食物的情景,但即便如此,它们也常常忘记高远的天空,体现了鹤对生活的专注与对自然的热爱。
“心实非夷齐,口仍慕许巢。”这里诗人巧妙地将鹤与古代的隐士夷齐和许巢进行对比,说明鹤虽生活在人间,但内心向往着自由与宁静,追求着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活方式。
最后,“矰缴谁所为,投入缘尔曹。”诗人提出疑问,表达了对自然界的保护意识,指出那些可能威胁到鹤生存的行为(如设置捕鸟的箭矢)是由人类所为,呼吁人们要珍惜并保护这些美丽的生灵。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和巧妙的对比,不仅展现了鹤的美丽与自由,也传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谐共处的向往以及对生态保护的思考。
人寿不满百,木寿逾千年。
同生不同植,羡尔完其天。
穆穆嵩阳院,古柏汉所传。
围以四十尺,荫以千亩躔。
干旁列八支,郁郁更芊芊。
中天合九州,此象毋乃全。
既无斧斤伐,亦绝熏香煎。
所以餐霞人,遗世成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