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才加性拙,道理合藏踪。
是处非深远,其山已万重。
经时邻境战,独夜隔云舂。
昨日泉中见,常鱼亦化龙。
无才加性拙,道理合藏踪。
是处非深远,其山已万重。
经时邻境战,独夜隔云舂。
昨日泉中见,常鱼亦化龙。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隐居生活的宁静与自然景观的壮丽。开篇“无才加性拙,道理合藏踪”表达了诗人自谦没有特殊才能,只能顺应自然规律隐藏自己的行迹。这不仅是对个人品性的写照,也反映出一种超然物外、顺应自然的心态。
“是处非深远,其山已万重”中的“是处”指的是诗人居住的地方,虽不在遥远的深山之中,但感受到的山峦却像有万层一样,这里强调了主观感受与客观环境之间的差异,展现出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体验和丰富情感。
“经时邻境战,独夜隔云舂”则是对外界纷争与内心宁静的一种对比。尽管周围的世界可能充满了战争与动荡,但诗人在夜晚独处时,却能通过劳作(舂可能指的是舂米等农事)来隔绝外界的喧嚣,保持一份内心的平和。
最后“昨日泉中见,常鱼亦化龙”则是一个美丽的意象。诗人在泉水中看到了一幕常鱼变成龙的奇景,这不仅是对自然界万物皆有可能转化的一种表达,也暗示着诗人自己也在不断地向更高层次的精神境界转化。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意象的手法,展现了一个追求精神自由、与自然合一的隐士生活,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和深邃。
美誉清名世所推,南州曾作几人师。
不迟班鬓登台省,却喜青云得路岐。
节义定高东汉士,文章须复董生时。
郡芳非久沾霖雨,且看儒宫习少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