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感事二首·其一》
《感事二首·其一》全文
清 / 张洵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鲁酒忘忧且放歌,长安时事近如何。

金缯岁币输难继,皮骨穷民剩不多。

篝火丛祠开劫运,蛮夷大长宴銮坡。

海疆天险今安在,沥血英魂夜夜过。

(0)
鉴赏

这首诗《感事二首(其一)》由清代诗人张洵佳所作,通过“鲁酒忘忧且放歌,长安时事近如何”两句开篇,便将读者引入了对国家时局的深沉思考之中。诗人以鲁地的酒来寄托暂时的忧愁,借放声歌唱来寻求心灵的慰藉,同时也表达了对长安当前局势的关切与忧虑。

接着,“金缯岁币输难继,皮骨穷民剩不多”两句,揭示了国家财政与民生的困境。金缯代表了国家的财富与资源,岁币则是对外交纳的贡品,难以持续供给,这不仅反映了经济压力之大,也暗示了国力的削弱。而“皮骨穷民剩不多”则形象地描绘了底层百姓生活困苦的现状,他们如同失去了肉和骨的躯壳,生命质量堪忧。

“篝火丛祠开劫运,蛮夷大长宴銮坡”两句,进一步展现了社会的动荡与民族间的紧张关系。篝火象征着民众的抗争与反抗,丛祠则可能暗指民间信仰与传统力量的觉醒。而“开劫运”则预示着社会变革或动荡即将到来。同时,与之相对的是“蛮夷大长宴銮坡”,即外族势力的崛起与朝廷的宴饮,暗示了内忧外患并存的局面。

最后,“海疆天险今安在,沥血英魂夜夜过”两句,表达了对国家边防安全的担忧以及对英勇牺牲者的怀念。海疆天险曾经是保卫国家的重要屏障,但现在是否依然稳固?英魂指的是为国捐躯的英雄,他们的精神与鲜血仿佛每晚都在提醒着后人,不忘历史,珍惜和平。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反映了诗人对国家时局的忧虑、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对社会动荡的警觉以及对英雄精神的崇敬,展现了清代社会复杂多变的面貌和诗人深沉的历史责任感。

作者介绍

张洵佳
朝代:清

字少泉,又字瑞生。同治癸酉优贡,历署河南上蔡,宁陵陈留县知事,升用直隶州知州。著有《爱吾庐诗钞》。先生诗宗香山,为人朴讷谨愿,胸无城府。严取与,辨义利,交久益敬。乡里后进有一才一艺者,必为之揄扬不置。需次汴垣,兼藉课徒自给,春秋榜发售者踵接。徐东海相国、朱古薇侍郎其尤著者也。宰上蔡日,终日堂皇,清理狱讼,不三月,囹圄一空。宁陵亦然。调署陈留二年,学道爱人,宽猛相济,政绩尤著。先生五十书怀诗有“两载民情水乳融”之句。年五十一,即自劾旋里。春秋佳日,惟与二三知已饮酒赋诗,不问门以外事,时论高之。
猜你喜欢

用幽字韵答贾端老

人皆忘姓字,谁独访源流。

病骥宜怀枥,迁莺故入幽。

十年惭主簿,万户薄荆州。

此事吾何敢,相将负一筹。

(0)

寿王修斋枢密.石林松

矫矫千尺强,苍苍起层阴。

纷纷相投依,百鸟谐春吟。

风饕冰雪严,谁共岁晚心。

独鹤从何来,徘徊行石林。

(0)

暇日偶成

天赐衰年一屋清,住深不接过门声。

带泥笋角烧易熟,得雨芥心批又生。

山与云宜时弄色,鸟乘春旺自呼名。

谁能计较方来事,粥料何妨逐日营。

(0)

脾疼大作

夜来宿痼起心脾,辗转无眠不自支。

水鸟信天那得饱,河鱼作祟却乘饥。

苦无药力课神效,烂煮菜根为善医。

造物怕生安乐病,时将疼痛玉吾衰。

(0)

梅初破蕊

朔风惊晓雪花乾,尽力寻梅不道寒。

万事不如初见好,一枝全胜满园看。

(0)

和陶渊明二十首·其十

自公有至乐,诗卷还坐隅。

得句一吐之,嬉然忘穷涂。

百世一俯仰,万象付驰驱。

吟情当饮兴,其乐皆有馀。

役心声利场,咄咄彼何居。

(0)
诗词分类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诗人
袁桷 邱云霄 梁清标 张侃 林占梅 曹尔堪 周瑛 伍瑞隆 张以宁 汪莘 丁复 许有壬 梁以壮 张洵佳 李洪 李英 乌斯道 卢楠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