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公工说谶,故老笔通灵。
本自符千运,宜然享百龄。
嵩高雄作镇,河润溢为荥。
考卜佳城处,无须石椁铭。
南公工说谶,故老笔通灵。
本自符千运,宜然享百龄。
嵩高雄作镇,河润溢为荥。
考卜佳城处,无须石椁铭。
这首挽诗以深沉的哀悼之情,颂扬了曾鲁公的德行与功绩。开篇“南公工说谶,故老笔通灵”两句,运用典故,赞美曾鲁公如南公般能精准预言,其智慧与洞察力犹如老者之笔,通达灵性。接着“本自符千运,宜然享百龄”,指出曾鲁公的命运与千年的天命相契合,理应长寿百岁,彰显其非凡的福泽与命运。
“嵩高雄作镇,河润溢为荥”描绘了曾鲁公对国家的稳固与繁荣所起的关键作用,嵩山高耸,黄河滋润,象征着他的贡献如同山岳般稳固,如同江河般滋养万物。最后,“考卜佳城处,无须石椁铭”,表达了对曾鲁公葬地的选择无需繁琐的石椁铭文,因为他的功绩与品德已深深烙印在人们心中,无需外在的物质标记来证明其伟大。
整体而言,此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寓意,不仅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也展现了对曾鲁公卓越成就的高度评价,以及对其高尚人格的深刻敬仰。
双林不合生古柏,交柯横扫经台石。
伊谁手植自何年,拔险亭亭势千尺。
地偏在昔失流传,物色人今争叹惜。
再误田家父老谈,几憎僧腊头颅白。
昨秋烽火塞江东,烟飞金屋连娃宫。
百年茔冢遍樵采,无复松槚撑高空。
尔非不材独何幸,岿然殿角森幡风。
轮囷竟谢斧斤厄,偃蹇翻成霜露功。
根深岂必求楹栋,招提似假神灵重。
苍虬蟠攫阴云归,寒鲸吼荅惊飙送。
一枝亦足供鹪鹩,千仞宁争下鸾凤。
拟叩庭前话已陈,西来响绝兹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