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中庭对月有感》
《中庭对月有感》全文
元 / 郑允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中庭夜气凉于水,坐看青天转玉盘。

万里清光明海宇,十年杀气暗长安。

闺人只忆丹心苦,战鬼偏怜白骨寒。

我欲排云叫阊阖,璚楼玉宇路漫漫。

(0)
鉴赏

这首诗《中庭对月有感》由元代诗人郑允端所作,通过描绘中庭夜晚的清凉景象和仰望天空的月亮,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和个人情感的深切感慨。

首句“中庭夜气凉于水”,以“中庭”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夜晚庭院的宁静画面,夜气之凉仿佛比水还要低一筹,营造出一种清冷而静谧的氛围。接着,“坐看青天转玉盘”一句,将月亮比喻为“玉盘”,生动地展现了月亮在夜空中缓缓移动的美丽景象,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

“万里清光明海宇,十年杀气暗长安。”这两句对比强烈,前一句赞美了月光普照大地的光明,后一句则揭露了长安城(这里代指整个国家)在过去十年间笼罩在战争阴霾下的黑暗现实。这种光明与黑暗的对比,反映了诗人对国家现状的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

“闺人只忆丹心苦,战鬼偏怜白骨寒。”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闺中女子思念着远方征战的丈夫,心中充满了痛苦;而战场上的亡魂却对那些冰冷的白骨产生了怜悯之情。这种反差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的同情和对和平的向往。

最后,“我欲排云叫阊阖,璚楼玉宇路漫漫。”诗人表达了自己想要冲破云层,向天宫(象征权力中心)呼喊的心愿,希望能够改变国家的命运。然而,通往理想之路却漫长而艰难,隐含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和对变革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和个人情感的复杂思考,以及对和平与理想的执着追求。

作者介绍

郑允端
朝代:元   籍贯:吴中平江(今江苏省苏州市)   生辰:1327 ~1356

郑允端(1327 ~1356)字正淑,吴中平江(今江苏省苏州市)人。生于元英宗泰定四年,卒于惠宗至正十六年,年三十岁。出生儒学世家,郑氏曾富雄一郡,有半州之目,人称“花桥郑家”。允端颖敏工诗词,嫁同郡施伯仁。其夫为儒雅之士,夫妻相敬如宾,暇则吟诗自遣,然题涉甚广,不止写闺情。至正十六年(1356)张士诚入平江,家为兵所破,贫病悒悒而卒。宗族之士谥曰“贞懿”,后人称之为“女中之贤智者”。其夫施伯仁编次其遗著成帙,名《肃庸集》一卷。诗集后来历经颠簸,散失了一半多,仅留下百余首诗。
猜你喜欢

对雪偶成三颂呈芳公长老兼简收贵二上人·其二

闻君鼎足话无生,说尽无生及有生。

几日西郊回杖锡,小窗同听竹风声。

(0)

减字木兰花.次昌甫韵

年光虚度。能得几多消散处。莫恨归迟。

得见新词不自持。山中酒里。笑语喧哗知有弟。

此意谁如。世事纷纷一任渠。

(0)

造化功夫异异端,自缘开晚少人看。

若教总似陶潜眼,肯向芳春赏牡丹。

(0)

贺圣朝.送天与

斜阳只向花梢驻。似愁君西去。

清歌也便做阳关,更朝来风雨。

佳人莫道,一杯须近,总眉峰偷聚。

明年归诏上鸾台,记别离难处。

(0)

晓霁再用前韵二首·其二

新笋成行嫩菊生,故人为作小轩名。

十年敢有旌麾意,两部空遗鼓吹声。

世事如尘纷过眼,风光和酒最关情。

曲肱不作南柯梦,槐影阴阴枕簟清。

(0)

送梁士衡归馀杭·其二

古寺荒山曲,相过日自宜。

插花狂堕帻,折屐醉争棋。

世事关情懒,风光逐意移。

岁寒冰断港,君去复何之。

(0)
诗词分类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诗人
释广闻 申佳允 程通 许月卿 孟洋 赵汝燧 董俞 陶弼 梁兰 方千里 刘跂 释行海 王阮 释月涧 李道纯 邹祗谟 王灼 周弼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