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登歙山寺》
《登歙山寺》全文
宋 / 徐照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石径半攲倾,山头路始平。

步因花树息,吟忘寺僧迎。

一面门无水,东隅路入京。

青峰三十六,霜晓见分明。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dēngshān
sòng / zhào

shíjìngbànqīngshāntóushǐpíng

yīnhuāshùyínwàngsēngyíng

miànménshuǐdōngjīng

qīngfēngsānshíliùshuāngxiǎojiànfēnmíng

翻译
山路倾斜蜿蜒,抵达山顶才平坦。
停下脚步赏花,连僧人迎接也忘了。
寺庙门前无溪流,向东的路通向京城。
晨霜中,清晰可见的三十六座青山。
注释
石径:山路。
半攲倾:倾斜蜿蜒。
始平:才平坦。
步:停下脚步。
花树:路边的花树。
吟忘:忘记吟诗。
寺僧:寺庙里的僧人。
门无水:寺庙门前没有溪流。
东隅:东方,这里指路的方向。
路入京:通往京城的道路。
青峰:青山。
霜晓:早晨有霜的时候。
见分明:清晰可见。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徐照所作的《登歙山寺》。诗中描绘了登山过程中的景象和感受。"石径半攲倾"写出了山路的崎岖不平,而"山头路始平"则暗示了登顶后的开阔与舒缓。诗人行走时因路边繁花盛开而停下脚步,"步因花树息"流露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享受。"吟忘寺僧迎"则描绘出诗人沉浸在诗意中的状态,仿佛连寺庙的僧人迎接都未曾察觉。

下联"一面门无水,东隅路入京"描述了寺庙的环境,门前没有流水,但向东走的路通向京城,暗含着诗人对远方的期待和旅途的联想。最后两句"青峰三十六,霜晓见分明"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山峰在霜晨的清晰轮廓,展现了山的峻峭与秀美,也寓含着诗人登高望远的豪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诗人登山的体验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以及对未来的向往。

作者介绍

徐照
朝代:清

猜你喜欢

题陈宗鲁东山书塾

芳草谓发颠,美石谓发狂。

自贤与自智,岂必草石尝。

勿以夫子庙,而欺赐也墙。

勿以圣人室,而鄙由也堂。

楛庭有远孙,美玉深椟藏。

姓名似元龙,家无上下床。

收敛河海气,遁逃声利场。

众谓陟泰岳,六合视茫茫。

我之鲁东山,亦可小灵光。

不患见不穹,但患行不强。

十驾日不已,突过骐骥良。

美酒无深巷,苦李遗道傍。

四益视乃叛,苏合殊粪蜣。

(0)

泥行叹

一彀十石弩,一吸三斗醋。

叵堪宁可耐,莫行烂泥路。

江皋一夜雨,田水纵横注。

深泥三尺馀,浅泥没草屦。

大似叱犁耙,溅面涴袍裤。

今年命大乖,十事九谬误。

昨日湖口西,欲渡不得渡。

今日湖口东,一步成十步。

最念荷担夫,马上屡回顾。

我马亦虺隤,临危更多怖。

谁使汝为客,可叹不可怒。

(0)

次韵谢李寅之鄂渚见寄·其一

龙沙象徼各行役,汉树江云频寄诗。

政尔一天心不隔,其如两地梦相思。

投簪得谢今无事,命驾寻盟会有时。

未爱镜湖矜敕赐,更能宣室对神釐。

(0)

马惜蹄

家居岂不好,事此鞍与羁。

春前三日雨,仆夫畏深泥。

江南万山中,冈岭互高低。

踏土不踏石,马亦惜其蹄。

野迥暮有虎,村荒晨无鸡。

升斗安所籴,囊粟千里赍。

身汝不自爱,茹荼甘旅栖。

曰予匪得已,伐木诗有稽。

交谊重金石,星霜怅分携。

一觌庚夙愿,投老歌归兮。

(0)

寒朝

甚欲常晴日,何堪复暗云。

树寒禽缩项,雨冻瓦成纹。

归路非嫌泞,行庖岂厌荤。

独能知此意,朝镜白纷纷。

(0)

晚晴

油泥方滑道,返照隔楼明。

年已如秋老,心犹爱晚晴。

鼓刀宁异遇,带索定徒行。

倚遍阑干夜,寒砧处处声。

(0)
诗词分类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诗人
李璆 陈琳 徐干 汤惠休 倪思 汪洙 王季友 谢谔 完颜璟 杨玉环 杨凝式 陆九韶 李联琇 何承天 杨孚 徐安贞 刘细君 吉中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